北京三天(三)下(2/2)
然后他转身离去,回到他最初出发的地方——
其实什么都没有:
“从什么都没有的地方
到什么都没有的地方
我们
像没发生事一样
自顾地
走在路上
……
我在脚步急促的城市之中
依然一个人生活
……
我也曾经作梦过
后来更寂寞
我们能留下的其实都没有”
……
从当初的“什么都没有”,到如今的“二人婚姻携手”。
文小风感叹着“时间”的神奇,
感慨着“世事无常”,
感悟着“要活在当下”……
随即,文小风拍了拍珊珊的颈背,抚慰了一下妻子:
“没事儿,有我。”
然后重复了一遍珊珊刚才说的那句话:
“妈,你们先去找一家餐厅坐下,点几道菜,我陪珊珊在这里……”
文小风也“哽”住了……
“我们分头行动,同时进行,节约点时间。”
很快,文小风又调整好状态,继续“解读”完毕珊珊的“心思”。
“哦~”
习妈妈恍然悟开:
她眼神清淡的看着自顾自“挑选”手表的珊珊,
看着女儿一动不动的背影,
好像也明白了些什么……
“那你们快点,我和你妈先去找吃饭的地方。”
习妈妈看着文小风,点了点头,说罢,转身离去。
文小风看出了珊珊的伤感,同时,也看出了她的无奈、与不舍:
是为了尽量减少、面对“生离死别”时的“尴尬无言”,珊珊尽可能的“拖延”着跟习妈妈“见面”的时间;
看似专注于“忘我”的挑选,实则借物言志、转移注意力、“克制、压抑”着自己内心的“不平静”……
看似平静,却积蓄着能量,并不是“没心没肺”、“活着不累”,
恰恰相反,珊珊“心思细腻”、“情感丰富”,
而且她在选择“怎样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上面,“头脑清晰”:
她可以装作“毫不在意”的任由事态发展、“无动于衷”;
也可以实实在在的说出自己“内心的喜好”;
甚至,她还会“言不由衷”、“心口不一”的“正话反说”。
怎样“取舍”这些表达“方法”,全然取决于她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也许这些“言行套路”习惯,珊珊作为“当局者”、她本人并不是“很清楚”,但是文小风是很细心的人,作为“旁观者”、文小风清楚明白珊珊为什么“会这样”。
面对即将分别,内心烦躁不安、却又无可奈何:
她知道离开北京回到成都,是迟早的事,所以她全然“假装”着“沉浸”在“母女团聚”的“短暂幸福”之中,“没有在意”时间的流逝;
她也知道离开妈妈的时间、也就近在咫尺,却不愿意面对这“残酷”的现实,或者说,她不愿意面对、不愿意承受这份“母女分离”的心痛、和不舍……
再怎么“恶意拖延”,也抵挡不住时间“无情的流失”:
珊珊选罢手表,文小风买单走人,小两口找到俩亲家落座的餐厅,共进午餐。
席间,习妈妈“依旧”热情饱满,滔滔不绝:
说什么“这家餐厅有特色”,
说什么“这些菜品很地道”,
说什么“营养价值”、“养生之道”……
小两口却心知肚明她的初衷:
无话找话说,故意营造“一团和谐”的“假象”,实则,是为了掩盖她自己内心的“不舍”,转移大家的注意力,让大家走出即将面临“骨肉分离”的“低落情绪”,进而“平衡”当下“短暂的安宁”,留下“美好回忆”。
文小风“难得糊涂”,顺水推舟的迎合着丈母娘的心意,
珊珊依旧自顾自的吃着碗里的饭菜,
文妈妈通情达理,附和着亲家母,顺应着饭桌上“和谐”的气氛……
“和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
时间来到15:30,距离16:00机场大巴准点发车,还有半个小时。
文小风买单结账:
“我先下去取行李,你们……”
“我们在商场大门汇合。”
习妈妈心领神会,没等文小风说完流程,便接过话题。
文小风微微一笑,然后转身朝电梯处走去。
来到“服务台”,排队等候、退换手牌、取回包裹。
时间来到15:40,距离大巴发车还有20分钟。
一切准备就绪,“三美”一行也来到商场大门口,文小风拖着行李、包裹,一行四人奔着大巴车站,马不停蹄前行。
文小风仰望着“三竿”的太阳,呼吸着“冷浸”空气,聆听着行李箱与路面碰擦出的阵阵“轰隆轰隆”声响,
虽然“家人团圆”,其乐融融,可文小风却高兴不起来,相反,还有一点淡淡的落寞……
“这一次你们过来看我,我非常开心,”
习妈妈又是同样的“套路”:
没话找话,“刻意寒暄”,融洽气氛,维护“平衡”。
“你们也很辛苦,”
“哪里哪里。”
文妈妈很朴实、很实在,没有习妈妈那么多的“花花肠子”。
“我也没有陪你们去到更多的景点,”
习妈妈继续着她的思路:
“但是我都看在眼里了,这一路,文小风'鞍前马后',任劳任怨,珊珊交给他照顾,我很放心。”
文小风跟在“三美”身后,拖着行李,一脸“别扭”,心里面五味杂陈,不是滋味:
“没错,我鞍前马后、任劳任怨,这些都是事实,但并不是为了完成'你交代给我的任务',而是因为、珊珊是我的妻子,我爱我的妻子,我不想让她受苦,我心甘情愿的、主动的为她分忧解难……”
“好了,你别说了,”
珊珊打断了习妈妈的思路:
“我头有点疼,想安静一点!”
习妈妈闭嘴了,但是略带有一点“不情愿”,有一点“不吐不快”的情绪,也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
“好,我不说了,让你安静去吧!!”
珊珊的“救场”,让文小风心生“感激”,更让文小风感受到了珊珊的“保护”、“理解”、和“果断出击”。
剩下的几分钟行程,一行四人也就这么“行尸走肉”般的走着,一直走到大巴车站、大巴车门前、文小风提着行李箱准备上车为止,习妈妈终究还是“忍不住”嘱托几句:
“小风啊,你一定要好好照顾的珊珊!”
这一句话,习妈妈语重心长、语音浑厚低沉,语调:嘱托带着些许“命令”,文小风听着是“浑身不自在”!
“珊珊是我的妻子,我会照顾好她!”
文小风不想多言多语、伤害丈母娘感情,但是又不愿意“隐藏”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你多保重,妈,照顾好小宇,我们有空还会来看你!”
“好、好、好……”
习妈妈握住文小风的手:
她的双手厚肿、粗糙、手心滚烫。
文小风的手被丈母娘这么一握,他整个人像是被“闪电击中”——晴天一个霹雳。
文小风感慨万千,思绪杂乱:
一双典型传统中国家庭妇女的双手;
一双饱经几十年风霜的双手;
一双满含“期许”的双手;
一双承载着太多“心酸”的双手……
文小风一言难尽……
“嗯~”
文小风点了点头:
这是给丈母娘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
我会全心全意照顾好珊珊!
然后转身上车,放置行李,落座。
习妈妈同文妈妈、珊珊一一作别,然后目送二人上车、落座,手臂不停的挥舞。
隔着雾蒙蒙的玻璃窗,看着丈母娘略显臃肿、笨拙的体态,文小风一阵伤感,悲怜涌上心头,眼眶湿润,呼吸堵塞……
“保重,妈!”
文小风挥手示意,强忍着眼泪。
一提到机场、火车站、客运中心……就容易不由自主的让人联想到“生离死别”、“难舍难分”的“狗血剧情”,
珊珊也是一样,逃脱不了“人间烟火”:
上车前一秒还“佯装”出一副“坚强淡定”、“无所在乎”的模样,后一秒一上车、落座,便忍不住“泪流满面”、“撕心裂肺”哭成“狗”……
珊珊看着车窗外面、路面上不舍离去的妈妈,挥手示意“再见”,然后转过头来,靠着文小风的肩膀,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顺着鼻梁,滑落而下,流成两条“小河”……
时间来到16:00,大巴车车缓慢门闭,司机启动“引擎”,挂档、油门,大巴慢慢驶离站台。
珊珊又转回头,看向窗外,搜索着妈妈的位置:
一个臃肿的“轮廓”,紧跟在大巴车身后,不停的挥舞着手臂,距离站台已经相隔百米左右,
随着大巴车的速度越来越快,距离越拉越大,但是她还是依然紧跟着大巴驶去的方向,直到她“消失在视野之中”……
珊珊拿出手机,拨通了妈妈的电话:
“快点回去了,我有点累,想要休息一会!”
“好好好……注意安全,登机前给我发微信……”
“嗯!”
珊珊挂断了电话,回过头来,继续靠在文小风肩上,这一次,她没有眼泪。
文小风抚摸着妻子的头、发、脸、颊,倍感珍惜:
曾经“近在咫尺”,却“什么都没有”,
如今两人,相互依偎、携手婚姻……
命里有时终须有
命里无时莫强求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用心过
在当下
……
疲惫、反感、厌恶、抵触……
随即烟消云散……
大巴车朝着机场方向“飞驰而去”,
也朝着二人的婚姻生活,“飞驰而去”……
再见,北京,
再见,生命中的这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