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登州情报站(2/2)
胡远山、杨昌华和陈辉带着几个土著情报员从登州北城进城。登州城的繁华程度远远不能跟杭州城相比,两相对比之下,胡远山叹道:“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跟江南比,登州城确实萧条的多。”
“那是自然,要不然这句话也不能流传千年。哪怕是原时空江南依然是中国最繁华的地方,连网购都是江浙沪包邮。”杨昌华道。
众人沿着街道边走边聊,陈辉道:“这登州城里庙宇还真多啊,你看文昌祠、万寿宫、观音堂、土地庙、关帝庙、城隍庙、开元寺,这一路走过来就有这么多。”
胡远山道:“这在古代城市是正常现象,古代没有多少娱乐活动,又崇拜神佛,求神拜佛是古代百姓生活的重要活动之一,庙宇自然就多了。”
杨昌华道:“还是赶紧找几个中人,先买套宅子安顿下来再说。”
胡远山三人找了几个中人,花了三天时间才找到合适的住宅,把船上的物资分批运进城里,登州情报站物资就少的可怜了,现代设备很少,只有两部无线电台、三部对讲机、两部手摇放电机、一套一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其他现代设备像是相机什么的都是穿越众的私货,经费到是给的比较足,登州也算是“敌后”了,花钱的地方比较多,任何年代没钱想办成事情都很难,在明末这个乱世尤其如此。临运一号卸下货物之后没有在登州多停留,告别胡远山等人便返航驶向杭州城。
临运一号在杭州短暂停靠之后,接上李道宗和75万两白银返航临高。
另一边破电号海贸团却遇到了烦心事,因为不少明朝商船也乘着季风到长崎港贸易,不少是来自月港的海商。商品多了,竞争就来了,价格就压了下来,利润比之前估计的要下降不少,差不多能达到150%的利润就不错了,跟第一次200%的利润率比就差太多了。周学述心里恨的牙痒痒,考虑着海军是不是该出动了,客串几把海盗,拦截到长崎贸易的商船。那就必须要有几个补给基地,临高离日本太远了,最好在台湾海峡或者琉球有一个港口作为补给基地,或者把济州岛拿下也行,把驶向日本的商船都拦截下来,独占对日贸易,日本每年三四百万两银子的贸易对穿越集团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临运一号返航的时候还遇到了不少的麻烦,夏季是西太平洋台风高发的季节,临运一号不巧就遇上了台风,比较幸运的是刚好的澎湖列岛附近,躲进了澎湖湾避风才得以安全躲过台风,也正是因为台风的原因,也没有遇到郑芝龙的船队,郑芝龙的船队经常在海峡巡航,抢劫过往商船,自从被招安之后变成收保护费,每艘船3000两白银,让郑芝龙迅速积累了上千万两白银的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