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 独尊儒术(2/2)
儒家最讲究尊古,想提出什么观点最好能在前人所著的经典里找到论据,岳山就拿孔子和孟子做了‘与时俱进’的论据。
现在我们提儒家必谈孔孟,认为孔孟是儒家二圣,但在唐朝并非如此。
孟子还没有被封‘子’,大家都用孟轲来称呼他。此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儒家大贤,和亚圣的边儿都沾不上。
《孟子》这本书还算不上是儒家的经典。
准确的说,在宋朝之前只有五经没有四书。五经是汉武帝所立,四书是宋朝才确立的。宋朝之前四书里面只有论语是儒家核心典籍,大学也很重要。
《中庸》《孟子》都只能算是比较重要的论著。
一直到韩愈时期,为了确立儒家道统他强调儒家起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后传给孔子,再传孟轲。
此时孟子的地位才第一次被拔高到儒家核心人物的行列。到了宋朝,儒生们为了完善儒家经典,把孟子的‘义’抬高到和孔子的仁并列的地步,并尊他为亚圣。
之后又确立了四书,进一步补充儒家的精义。
岳山借用了韩愈的说法并做了进一步的修改。
他说儒家起于尧舜时期,经过禹汤、文武周王的发展,孔夫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仁’的思想,后来孟子又做了补充提出‘义’。
正式把儒家的思想归纳为‘仁’‘义’,并提出‘孔曰取仁孟曰取义’的思想。
当然了,这个只是顺带提一提,他这么做的真正用意是为了引出一个结论。
儒家思想正是通过一代又一代圣贤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才逐步完善,最终成为百家争鸣的胜出者。而我们最为后人怎么能忘记先辈的优点,变得固步自封呢?
独尊儒术至此结束。
全文总共七万余字,可谓是字字珠玑没有一个字灌水,所以李纲、孔颖达两人看的非常慢,半天才翻动一页。
但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很激动,孔颖达就不说了,他已经激动的浑身颤抖,就连李纲这样的大儒都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中午饭自然是工作人员送过来的,两人草草吃了几口就继续研究这本书,一直到太阳西斜才算看完。
“皇皇巨著,儒道从此正矣。”李纲用咏叹一般的声调道:“吾道不孤也。”
“岳候,请受我一拜。”孔颖达更直接,朝岳山深深的鞠躬久久不愿意起身,还是岳山看不过去强行把他扶了起来。
“两位,我不是想听你们夸这书如何好的,而是想让你们指出其中的谬误之处。否则我自己贻笑大方是小,有损儒道是大。”岳山摇头道。
“翠岚过谦了,此书字字珠玑万金不易,我没有什么可说的。而且我还想厚颜为此书做序,希望你能同意我这个请求。”李纲认真的道。
“李公哪里的话,能得您写序是我的荣幸。”岳山连忙回道。
“有李公做序我就不献丑了。”孔颖达则说道:“如果有需要,我可以把此书推荐给我的故旧。”
“求之不得,有劳孔学士了。”岳山感谢道。
这也正是岳山找两人的目的,希望李纲做序,有他这位文坛领袖的序言在,这本书就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孔颖达则是孔圣的嫡系子孙,有他认可,这本书就变得更加名正言顺。
而且两人都是亲朋故友遍天下,能让这本书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
“说起来我这个后人有些愧对祖先,对儒学的了解还不如岳候你多。且上次得你提醒对家祖的思想有了新的解读,却又因为顾忌太多始终不敢发表。比起岳候我实在是羞愧。”孔颖达叹息道。
岳山还没说话,李纲先一步道:“哦?你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新的想法?能否给老夫说上一说?”
“这个解读源于句读的差异而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岳候认为应当读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受此启发,我对论语有了不同的看法。”孔颖达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李纲喃喃道:“错了,错了,原来以前我们都理解错了,我就说圣人怎么会说出如此愚民的话来。”
“妙,真是妙呀,如此方才符合圣人圣言圣意。”
说到这里,李纲又抬头看向岳山,夸赞道:“没想到翠岚你年岁不大,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就如此通透,老夫敬佩敬佩。”
“李公谬赞,只是偶有所得,当不得您的夸赞。”岳山谦虚的道。
然后又对孔颖达说道:“其实我也早就想对论语做一番全新的解读,只是学识浅薄一直不敢下手。既然孔学士也有此意,不若我们一起如何?”
如果是以前岳山这么和他说,孔颖达绝对吐他一脸口水,但现在却只有高兴。只见他连连点头道:“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不知道老夫能否也插一脚?”这时李纲也在一旁说道。
“真的?”孔颖达惊喜的道。
虽然他也是学士,还是孔圣的嫡系子孙,可在学问方面和李纲比起来就是晚辈。现在李纲居然说要和他一起修书,他如何能不惊喜。
岳山则表情淡定,他早就猜到李纲会动心了。
之后三人又一起讨论了《独尊儒术》的事宜,并约定好一起修书的日子,最后李纲年纪大实在熬不住才不得不各自离开。
出书的事情正式确定,不过李纲的序言还没有写好,印刷也需要一段时间,眼下还没有办法出版。
修书的事情更要靠后,必须要等书院步入正轨,独尊儒术问世后才行。
先说招生考试,一共用了三天才考完,之后又用了半个月时间修改试卷,最终确定了前三百名。
考上的自然非常高兴,没有考上的则垂头丧气,不过没有人说不公平之类的。
但这些考试失败的人也没有离开,而是选择在四姓坪住了下来。
因为渭水书院是允许学子借读的,不足的地方就是只能上大型公开课,没有办法接受针对性教导。但相对于没有人教,这种情况已经非常好了。
书院很快就步入正轨,岳山正准备忙着出书的时候,一个突发事件打乱了他的脚步。
裴矩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