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曙光(2/2)
筹备母婴商店要稍微麻烦一点,前期要做的是寻找供货商。吴冷兰虽然被告知无须她介入这些事,但她仍然有心留意这些信息,她从报纸上发现了一个大型婴幼儿用品供货会的消息,剪裁下来给了高真,高真跑去了考察一番,与美国的强生公司达成供销意向。强生是全球知名的婴幼儿品牌,从吃的到用的一应俱全,它的产品价格昂贵,属于高档消费品。那些能用得起月子护理的雇主都是真正的有钱人,虚荣的消费心理和殷实的经济实力使他们只能选择强生、雅培等高档货。高真因为做过一个月的护理,深谙行情,便投其所好,选择了这个全球名牌。她还向吴冷兰透露,商总对她的母婴商店计划很感兴趣,曾表示过投资的意向。如果操作成功,她打算让商总做主要投资人,她做次要投资人,但还有一句话她没对吴冷兰说,即:让吴冷兰和赵佳也投一点儿,有钱大家一起来赚。因为她分析过市场,母婴商店的前景比家政公司要好的多。她想等到一切都差不多了再说,到时候,她要给吴姐一个惊喜。
当高真在外面操办母婴商店时,公司的一摊子事就扔给了吴冷兰。凭她的经验和能力,公司的一应大事小情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尽管是一个有8年历史的老公司,可具体工作人员从来也没超过三、四个。
家政公司其实是个不需要大兵团作战的地方,一般一个经理、两个管理人员、再加上一个兼职会计,就可以操办的红红火火。
吴冷兰来到鹏城后第一个落脚的公司就是一个媒体攻势很强的公司。通过那个公司的介绍,她有了40天做保姆的经验,学会了一手广东菜,整理了30多道菜谱。其中打了个时间差,到一个有一岁多孩子的家庭干了六天,又学会了给幼儿煲粥,洗煮奶瓶,喂饭等。因为她自己的女儿是由婆婆带到三岁的,她自己一点带幼儿的经验也没有。这些用钱也买不来的宝贵经历,给她日后从事家政管理工作打下了有利的基础,她用现身说法对新来的家政工进行培训,既生动又有说服力。
那个公司媒体攻势之强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他们至少在三种报纸上、两种免费刊物上有连续不断的广告;在鹏城之窗网的社会服务栏里,他们的保姆信息不断更新,始终占据首页位置;他们还有一个以中国冠名的家政网站。他们的客户几乎全是衣冠楚楚、财大气粗、车来车往的体面人物,这些人从报纸上、刊物上、互联网上不断地感受到这个公司强大的冲击力,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公司。由于有钱,他们到这个公司挑选保姆时,只要求经验和素质,从不会为这费用那费用讨价还价。但就这样一个深受雇主信任名气很大的公司却只有一个老板,两个电脑操作员兼管理人员。鹏城有家报纸曾经就规范家政市场撰文说:有不少人就是租一间小屋,办一部电话,买一张旧桌子就办起了家政公司。旁边还配了一幅照片:一个女人怀里奶着孩子,手里举着电话,正在处理业务。
也有的家政公司看上去摊子铺得很大,这儿那儿有好几个分部,其实追到根上,也就是只有一个老板,两个管理人员,其它那些分部都是属于挂靠的。自己租一间房子,给那个家政公司交一定的挂靠费,就可以开张了。除了统一打广告外,各分部之间根本就互不来往,也互不认识
还有的家政公司是老板在他的生意之外顺便注册开办的,老板自己不懂也没时间打理,就找个人来负责,也就是说他出钱别人出力,约定个分成标准就行。这种公司的负责人就会想方设法挣保姆的钱,因为雇主交的费用都要有收据,一看就知道应该上交多少,而巧立名目收家政工的钱却可以不开收据,有猫腻老板也没法察觉。
还有像喜月那样几个人合股的家政公司。每个人都是老板,也都是管理人员,谁说了也算,谁说了也不算,互相牵制,碍手碍脚。有能力的出力多也不会多分钱,干起活来就感到很憋气。
另外就是像家好一样的承包性质的家政公司。承包人每月交定额承包费,然后自己投资,自己拓展。这种承包性质的承包人一般是不愿意投资的,他们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临时观点,“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尽可能地敛钱或拖欠费用,然后来个溜之大吉,就像柯梅跟李云一样。
还有的家政公司拉的架子很大,搞一层办公楼,设许多部门,其实那些部门也是承包出去的。看上去是在一个公司内,但各部门之间都是独立的,承包人只是利用这个公司的名气、办公地点和广告优势罢了。
但是,还有一种家政公司居然是开着解闷儿的。那些被当地或香港有钱人包的“二奶”或者是赋闲在家的阔太太,麻将搓够了,上网也聊够了,闲得难受,就想找点儿什么事来打发无聊的时光。想一想干什么也要劳心费神——钱当然不用愁,有“老公”呢!最后便选择了干家政。这是个最简单的事情,不要进货,不要寻找客源,只需要发发广告,从输送员手里买几个人。如果是接一个转让的公司更好,再找一个文员来管理,就可以操作了。来找保姆的都是些有钱人,说不定还能搂草再打一只兔子呢,至少可以与形形色色的有钱雇主打打交道,来满足一下与人交谈的欲望。这种公司为数还不少呢,光吴冷兰自己就遇到过两个从这种公司离开的管理人员,有一个竟然是“二奶”老板的前保姆。那个“二奶”搞了一个家政公司后,找不到人来管理,就把自己的保姆抓了壮丁。她们说在这种公司干心里很不舒服,女老板整天抱着个电话跟不知是什么人打情卖俏或挂在网上不下来,只有来了雇主才有了精神。工作倒是清闲,但清闲就意味着不挣钱。老板有老公养着,她怎么办?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当然,鹏城也很有几家确实很规范的家政公司。他们在内地有固定的保姆输送基地,甚至有家政学校专门给他们培养家政工。这些公司仗着名气大,收费的名目多、价格也高,但他们给家政工定的工资很低,一般月工资只有400甚至还有350元的。对雇主来讲,一次性多交个三百、二百的,却可以一年省下千八百的,还是很划算的,所以这种公司的生意总是很红火。他们反正也不怕家政工中途辞工或回家——有一笔首月工资压在那里呢。那些嫌工资低,不想干了的,就只能把首月工资贡献给家政公司了。
有八年历史的家好家政公司,在它很红火的时候,也是按上面的模式操作的——吴冷兰查看过那些保姆台帐,发现有许多人没领首月工资就已不知去向了。只是后来变为承包后,才每况愈下的,保姆输送基地也都转到别人名下了。
高真经过跟吴冷兰一起分析了以上那些情况后,首先确定不压家政工的首月工资,她说家政工们撇家舍业、抛夫别子来挣这点儿辛苦钱多不容易,咱们不挣那个昧心钱,这无形中就减少了一项工作。然后根据家好现在家政工来源没有保证的现状,决定不贪大求全,就在原有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她相信吴冷兰的能力,一个人完全能承担得了培训新家政工、与雇主洽谈、接送家政工、登门签合同等诸多工作。她自己在操作月子护理的同时,也可以帮上一把。由于吴冷兰这个人从不计较工作时间的长短和报酬的多少,所以两人在工作上配合默契,才使得高真能放心抽出身来去筹备母婴商店。
两个月来,家好家政公司在高真和吴冷兰的精心打理下,起死回生、扭亏为盈了。按承包合同规定,从第三个月起高真开始交纳承包费。商德鸣当初也承诺过,高真交上承包费那天,他要设宴表示祝贺,那天他果真履行了诺言。
出席庆贺酒会的正好是高真的承包合同执行的第一天开会的四个人:商德鸣、石小灵、高真、吴冷兰。商总举杯祝贺时说:这是我今年收到的第一笔家政公司的承包费,你们才干了两个月就小有成绩了,我首先应该感谢高真带来的月子护理项目,也正是这个项目,我才选定了你们。月子护理在鹏城保姆市场上很有前途,虽然目前有不少家政公司开办了月子护理项目,但据我所知,真正由专业人才来掌舵的月子护理家政却不多。有些老板自己不懂,只能请懂行的人来打理,这种老板难免被人架空或被要挟,关键时刻,老板也不能冲锋陷阵去解决问题,而你们就不用有这个担心。所以我相信,高真会用自己的才智把家好家政办成受雇主信任和欢迎的月子护理中心,并在鹏城的月子护理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当然我更希望早日看到你们的母婴商店开业。家政已经是微利行业了,月子护理也难保不是这样,只有搞经营,特别是配套连锁经营,才会把市场做大。到你们母婴商店开业的那一天,我再设宴为你们祝贺。
接着,商德鸣仔细询问了母婴商店的筹备进展情况,表示办执照、工商税务登记等都可以由石小灵帮忙去跑跑。因为她整天跑这些事,路熟人也熟,能省不少事。
从那天起,高真加快了筹办步伐,商德鸣的第一笔资金也很快到了位。经过多方考证,把商店店址选在人气较旺的福丁街。
福丁街上没有大型超市也没有高楼大厦,它不适合那些心急火燎、专为购物而来的消费者,而适合那些心情悠闲、信步游荡,或为了淘一、两件独一无二的商品而来的有闲有钱阶层。整个一条街上,鳞次栉比的小店铺装修典雅、各有千秋,间或夹着一间酒肆食坊、饮档茶楼,显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那些有钱的太太、夫人逛累了进去歇歇脚,翘着兰花指,拈几块小点糕饼,啜几口香茶咖啡,别提有多惬意,而能请得起月子护理的人恰恰就是能悠闲信步于这条街的人。
地址选好后,就是人员配备了。
一间30多平方米的店铺,不需要大队人马,有两个人打理足够了。经理人选高真早就想好了,就让赵姐来干吧。不管怎么说,她是在高真最困难的时候帮助高真的人之一,就让她把从喜月家政公司撤出来的那点儿资金投到母婴商店中来,一方面是一种投资,另一方面也防止她花钱如流水,控制不住给花光了,她还有个上高中的孩子在西安老妈那儿呢。
赵佳那一个月的月子护理已经到期。到底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只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比那些从学校出来没几天,还没结过婚的年轻护理员老练周到多了。一个月做下来,除了拿到1500元的工资外,还得了200元的红包。回来的第二天,高真就把让她当母婴商店经理的事对她讲开了,并与她约法三章:不准上网聊天;不准随便约见什么人;工资由底薪加提成组成。
高真把资金分成10股,她自己占了5.1股,商总占了3股,本来想让商总占大头的,可他说还是让高真为主吧,他一个老爷们搞不了这些母婴用品。赵佳占了1股,还有0.9股她自己投资但归到吴冷兰名下。她虽然让吴姐为她打工,但她一天也没忘记要通过另一种方式补偿,这个想法她一直没说,她怕吴姐是冲着那0.9的股金才刻意表现,那这份补偿就变味了。通过这段时间的并肩工作,她已经被吴姐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精神所折服,使她心甘情愿地奉送给吴姐0.9的股金,但讲定,虽然吴冷兰也算股东,却不参与母婴商店的业务。
店址、人员、资金分配基本落实好以后,就是落实货源了。为此,高真特意跑了一趟上海,到强生总部进行了洽谈,得到了最优惠的供货价以及店堂布置方面的支持,准备按照强生公司提供的统一模式图纸装修店铺。然后,到苏州探望了一下养父母。回来后,又组织了一些其它货源,诸如婴儿纸尿片系列,婴幼儿服装系列,孕妇服装系列,婴儿睡床系列,婴儿学步车系列,婴幼儿玩具系列,婴幼儿益智图书儿歌系列等等,另外还进了一些其它品牌的米粉、奶米粉、亨氏营养辅食等。
出于对石小灵的信任,高真又聘请她做母婴商店的兼职财务。她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奔波,把商店的一应手续全部办妥,只等择日开张了。
高真决定开张日定在10月10日,取个十全十美之意。
母婴商店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家政业务又有了利好消息。那个曾经与李云有过接触的社区居委会王主任,这天主动打来了电话。原来,她们那个社区居委会,作为市里的样板试点,要成立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开设了许多便民项目,其中一项是家政服务。王主任几个月前与李云接触时,尽管非常不屑于李云的打扮与谄媚,但对家好家政公司的品牌很认可。也许王主任已经有预感,李云干不长久,所以,这次打电话过来,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公司现在谁在负责?
吴冷兰见过这个王主任。当时李云是想在那里设个联络处,囊括那一带的家庭保姆供应,想法不错,但不想投资,来来回回折腾了几次,便无声无息了。这次王主任要搞试点,想起了家好家政公司,不过,她要先确认现在谁负责。吴冷兰向她介绍了公司这几个月的变化,最后针对她几个月前曾经提过的要挑选高素质的人去她那里设点,特意强调:我们公司管理人员平均学历大专以上。听得出王主任在那头很满意,当即约定次日让吴冷兰和高真到她那里面谈合作事宜。
第二天一早,高真放下手中的筹备工作,和吴冷兰一起步行20分钟,来到居委会办公室。正如王主任说的,她们是市里树的典型,一面墙上挂满了奖状锦旗,两个如同图书馆用的大书架上摆满了兰色档案夹,在企业从事过党务行政工作的吴冷兰知道,那些煞有介事的档案夹里不过是些因人设事的东西。
在交谈中,王主任虽然没有了对李云的那种不屑,但骨子里的优越感却是明显的。她口口声声说居民是相信政府的,只有她们参与操作,成功的把握才大。言外之意,她是代表政府的,是拿政府俸禄的,根本瞧不起高真她们。其实分析一下,她们有好多事情也不过是搞了些花架子,还是假大空那一套。拿着老百姓纳税来的,高于老百姓的工资,总得干点什么表示她们没闲着才是。虽然她们干得那些事无关百姓痛痒,也看不出什么实际作用,但在她们眼里,只有她们才是最高贵的,因为她们端的是铁饭碗。而那些自己给自己打工,自己给别人打工的,都是些下九流人物,因为她们端的是泥饭碗。她们也许从来没意识到,她们的铁饭碗的是千千万万端泥饭碗的人用智慧和血汗给她们打造的,没有这些她们瞧不起的不吃官粮的人,她们的铁饭碗就端不成。
面对这明显的居高临下的态度,高真她们也得强忍不快,因为毕竟对扩大业务有利。吴冷兰连夜搞出了《合作协议》,隔了一天就生效了。当天,王主任就介绍过来一个雇主,一个50多岁的美国人,在这里有个贸易公司,一句汉语也不会,想找一个懂一点点英语的帮他料理生活。然而这些家政工们上学时学的那点英语早就就着饭吃了,有一个自告奋勇想去试试的,居然连最起码的礼节都不懂,握手时伸出了左手;走路时,走在最前面;搞得那老外直皱眉头。一个老家政工听说了这个消息后,把她刚刚初中毕业的女儿叫了来,才解决了这个难题。那女孩刚出校门,学的知识还没忘,简单的生活用语完全能对付,只是要经常借助词典,因为那些乡镇中学教的英语是读看英语而不是听说英语,不过在这样一个语言环境中进步肯定会很快。但是那个老外给的工资实在不高,别看他在这里的工资是以他国内的标准来计算的,可给保姆的工资却是以这里的标准来计算的,尽管还加上了外语成分,每月才600元,这些用保姆的人不知怎么总是认为保姆的劳动不值钱似的。然而女孩表示满意,能利用这份收入微薄的工作机会练出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是很合算的。假如那个老外认可她的能力,将来让她到他的贸易公司干一份工作也是有可能的。
10月初,由高真联系的湖南保姆输送基地送来了第一批人,共8个人;广西那边也来了消息,称他们的第一批保姆基本招好,过几天就能到;广东某县的卫校也送来了4个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家好家政以及家好母婴护理中心的后备人员从此有了保证。为了确保母婴商店10月10日开业,商德鸣从他的运输实业公司抽调了一部专车供高真使用,运货运料随叫随到,加快了筹备工作的进度。
10月10日,一个微风送爽的日子,家好宝贝母婴用品专卖店开张了,商总主持了开张仪式。其实仪式很简单,就是向前10名购物的顾客送一份礼品——免费提供半年的住家保姆服务。
石小灵配齐了记帐的一应物品向赵佳一一交代,平时由赵佳记录,月末石小灵来做帐。这份兼职工作虽然让石小灵又增加了一份收入,但肯定也更累了,她女儿吃方便面的日子又增加了,高真看着耐心教赵姐如何记帐的石小灵想。
因忙于家政日常事务不能分心的吴冷兰这天跟高真商量,找了个家政工帮着接听一下电话,也赶来参加了开业仪式。望着考究大方的装潢,琳琅满目的商品,想到自己大小也算它的一个股东,这个漂亮的店堂,这些高档的商品都有自己的一份,吴冷兰不由地欣慰地想:终于在鹏城有了个针尖大的立足之地了,尽管还是在别人的屋檐下。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