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挣钱和弄钱的区别(2/2)
九载,五月,安禄山进封东平郡王。
十载,二月,安禄山兼云中太守、河东节度使。
看着这份履历,大唐朝堂之中,很多文武官员,在独相李林甫的率领下,一路对着李老三歌功颂德,大肆称赞李老三的目光如炬,要不是在安禄山还是个小小的幽州偏将的时候,就对他青眼有加,大唐边境之上,哪里来的幽州、河东双料节度使!?
当然,朝堂之上,也有人保持了诡异的安静。
因为,不仅仅安禄山青云之上,他命中注定的对手,谢直谢三郎,也扶摇之上九万里!
开元二十三年,因平乱有功,升殿中侍御史,兼扬州大都督府法曹参军,封汜水县男,令为天下盐铁使,驻节扬州,统筹天下盐铁买卖事宜。
开元二十四年,输绢六千万贯,天子大喜,进汜水县伯,升侍御史,兼扬手大都督府长史,令为天下盐铁使,依旧统领天下盐铁买卖。
开元二十七年,因私盐泛滥,奏请成立天下盐铁使府“陆上缉私队”,一力严查私盐
开元二十九年,彻底肃清淮南一地私盐买卖,年输绢万万贯,天子大喜,令为淮南节度使,许开府建衙,依旧驻节扬州。
天宝三载,因海上私盐泛滥,奏请成了“海上缉私队”,专事海上清缴私盐走私。
天宝六年,扩“海上缉私队”为大唐东海舰队,汇同南海太守刘巨鳞,击巨冦于海盗,一举荡平大唐海疆,赦封海疆防御使,统领大唐沿海商贸、缉私等一切相关事宜。
天宝八年,组建大唐远航商队,南下经商,大兴海上贸易,一年输绢万万贯,天子大喜,旨授御史中丞,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进东虢郡王。
民间尊称,淮南王!
朝野有识之士都看出来了,人家谢三郎的恩宠,一点不比幽州安禄山差,甚至这都不是恩宠了,那是人家谢三郎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别的不说,全大唐都算上,谁能每年向天子输绢两万万贯?说句不客气的话,说人家谢三郎是天子李老三的“钱袋子”,一点都不为过!
如果说安禄山是李老三的“面子”,那么,谢三郎就是李老三的“里子”!
要是没有人家谢三郎又是买盐又是开海的,那有钱给越来越好大喜功的李老三挥霍?
可是,问题就偏偏出在这里了,“面子”和“里子”之间,是死仇!
一个幽州、河东双料节度使,一个淮南、海疆、天下盐铁使,一个边境王,一个淮南王,这两位也要是闹腾起来,能打碎了大唐一半的国土!
人家两人发展得越好,这些朝野的有识之士就越害怕,生怕哪天一个不对付,就起兵作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