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老师们的恐吓(2/2)
还是说,这就是教育的本质?
名成几乎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思考,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他也变得越来越机敏,越来越早熟。
他觉得:初中时代,就是决定一个学生这一生的命运走向的最最关键的黄金时期。
你在初中时代形成了怎样的思想,未来就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他认为:如今的同学们,仍然保留着无数的封建流毒,他们的思想,仍然被逝去了的小学时代与整个过去史所统治!
对分数,他们依然过度的热爱。
对人生,他们依然不曾形成自己的原则和主张。
对现实,他们依然少有最清醒的认知和最理智的判断。
也不知他的脑袋到底怎么了,竟然会考虑这么多事,累不累?
也不知他的思想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了,他竟然如此的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这还不够,他竟然开始打击报复应试教育!
而他采取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地拒绝它!
利用上课的时间,名成便开始偷偷地观赏各类文学作品。
什么鲁迅全集,什么三国演义,什么老人与海,什么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什么茶花女,什么李白传、杜甫传,什么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什么一生要读的中国文学100本书、一生要读的世界文学100本书,什么世界伟人概述等,都被他看个滚瓜烂熟。
这一时期的他,开始掀起了一股无比热烈的“英雄热”!
古今中外所有的英雄以及大家,皆成为了他盲目崇拜的对象。
这一时期,他深深地记住了这样的几句话:
1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屈的斗争,就会获得最终的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
2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毁了他,但就是打不败他。一个人只要一心想做成一件事,他可以打败任何人!
3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殊不知就是这样的几句话,竟成为了名成的人格信仰……
诚然,在这座举县闻名的重点中学,为了反抗传统的应试教育,名成竟然不惜以重金,买了众多的文学书籍。
别人在拼命地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分数的同时,名成竟然拼命地拜读了最多的文学书籍,饱尝了思想的盛宴,并深深地感知了人世的心酸。
等到自己的成绩与别人差得实在太远太远了,名成又开始发奋苦读,但为时已晚,已然不能力挽狂澜!
纵然如此,他各科的总成绩如若放在家乡的乡中,依然名列前茅,数一数二。
这正是这座举县闻名的重点中学,与名成家乡的乡中之间,存在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差异。
也正因为如此,一众学子才会摒弃了家乡的乡中,远赴乡外的重点中学求学!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这之中,有不少同学又陆续从外面的重点中学转回了自己家乡的乡中,这之中的变数,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最清楚吧!
低分与高分,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
原来,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之间,只差了这一纸分数。
而这一纸分数,已然决定了学生们最终的前途!
学生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与老师。
原来,学生与老师之间,只差了这一个应试教育。
而这无比伟大的应试教育,同样改变了学生们的最终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