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可以去中海游泳么?(2/2)
这年头燕京只建到三环,三环以外都还属于郊区,做为华夏的首都,此时街上的汽车也少见,多的是自行车。公交车是头上拖着两根长长“辫子”的双车厢无轨电车,至于地铁,只有一号线与二号线(1期工程与2期工程),全部站台少,票价也贵,还未成为市内交通出行的主流方式。
两人乘公交车从百万庄站起始,经阜成门、西四、文津街,往东过北海大桥,抵达北长街站。
北长街位于xc区东南部,因地处紫禁城西华门外之北而得名。
它东邻紫禁城,西临中南海,北至景山前街,南达西华门,是距离紫禁城最近的街巷。西华门以南则是南长街。
南、北长街拥有400余年历史,遍布明、清两代古建,伟人足迹多处。可以说是燕京市最具文化历史底蕴、位置可谓“重中之重”的一条街道
一水儿的灰色门脸,紧锁的对开大铁门,这些神秘的院子,悄么声儿地藏在北长街上,给这条古朴静谧的街巷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前宅胡同与后宅胡同间的一落僻静的院子,就是吴维涛外公的家。
一座传统的四合院,占地面积约五百多平米,从大门进去就是前宅,前宅是个院落,分为东南角院、前院与西南角院。东南角院矗立着一块影壁,作遮挡视线用。过右屏门入前院,也称外院,前院的南墙建有三间倒座房(房门朝北),在古代为男佣人的居所;过左屏门后是西南角院,也有房子,为房主办公会客的场所。
前院北墙中间拾阶而上,穿过垂花门,也即第二道门,就到了内宅,内宅也是个院落,称为正院,正院北面正房三间加两间耳房,是房主夫妇所用,后面还有罩房,在古代为女佣人的居所;东西两面各三间厢房,子女后辈所住,两边厢房的角端小房子,东南角为厨房,西南角为厕所。各处房子错落有致、秩序井然,每间面积大概从十来平米至二十几平米不等。
比外院大得多的内宅庭院上,种植着花草树木,庭院四周与中间有供通行的游廊与通道,古朴雅致。
整座大院的建筑老旧,但干净整洁,前宅与后宅院墙相隔,泾渭分明,与张雨婷前世北漂时租住过的四合院(大杂院)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也令她大开眼界。终于弄懂了古代形容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怎么一回事。这里二门指的即是垂花门。
“哥,你外公祖上是燕京人吗?”张雨婷刚进入内宅就不走了,打量着庭院的姹紫嫣红与雕栏画栋,好奇道。
比起后世默多克买给邓文迪的四合院,北长街这里的地理位置明显更好,那这样的一套传统四合院得值多少钱啊?!她两眼直冒星星,忍不住去想。
“不是。小雨你看,这套房子觉得如何?”吴维涛答非所问道。
张雨婷狐疑道:“这真是你外公的家?不是老燕京人,能有这样的房子,那哥你是太子党喽?”
“太子党?小雨你创造的新词吗?什么意思?”
“没啥意思,哥你认识‘京城四少’那四个人吧?”
“京城四少又是谁?没听说过,有这些人吗?”
吴维涛茫然道。
或许现在他们名声的还不响,还未出现这个称呼吧,吴维涛没听说也正常。
有卢远光跟着,张雨婷不好直说他们的名字,含糊地吱唔了过去。
什么都没问出来,既然不是老燕京人,又能有这样的住所,不外乎另两种可能,一是领导人,另一是名人。无论哪一种,在华夏都是声名显赫,以后总会知道的。张雨婷咐道。
北长街离什刹海体校与中央戏剧学院都不远,中海那片湖更是近在眼前。
“哥,天气炎热,这里离中海很近,平时我可以下湖游泳么?”她换了个逗逼的问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