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劝说蔡邕(2/2)
蔡邕苦笑了一声,说道:“只怕那时将军便成了第二个董卓了。”
吕布微微摇头,说道:“倘若说我与那董卓在性子和行事风格上相似的话,我是决计不会同意的。”
“董卓性格暴虐,偏向于蛮干,可你何时见我似他那般暴虐了?”
“不管我日后是否会执掌朝中大权,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我做不出董卓那般残暴之事。”
“只要百姓们得到的是太平安定的盛世,是朝廷施行的仁政,那么由谁来执掌朝纲,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这不正是伯喈所追求的百姓安康、天下太平吗,那为何要言辞拒绝于我?”
蔡邕这下是真的没话说了,他无法反驳吕布的话,虽然他知道吕布其实也是为了争权夺利,也是为了逐鹿天下。
但蔡邕真正核心的观念却是天下苍生能和平安定,这与谁来当朝执政确实没什么关联,他与吕布之间好像也不会有什么冲突。
因此,思来想去之后,蔡邕还是开口问道:“不知将军准备让我做些什么?”
蔡邕这话等同于已经确定要投入到吕布麾下了,不然也不会问吕布要他做什么。
吕布在来之前就已经考虑好了对蔡邕的安排,在吕布看来,这一次劝说必定是成功的,现下也派上了用场。
“在我看来,并州刺史府的功曹从事之位,倒颇为适合伯喈。”吕布决定将功曹从事的位置给蔡邕。
这功曹从事乃是并州刺史府五大从事当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掌管的是一州之地的人事任命,官员选拔,政绩考核等事务,也就相当于管住了整个并州官员的官帽子。
除了吕布乾纲独断以及贾诩统领全局之外,蔡邕便是并州吏治的最高负责人。
这个位置不可谓不重,甚至还远远超出蔡邕的预期。
同贾诩的反应一模一样,蔡邕也是慌忙推辞道:“还请将军收回成命,这功曹从事职位确实不大适合于我。”
“我只不过垂垂老朽,如何干得了掌管吏治这种事儿,况且如今年岁已高,精力有限,难以处理这么复杂的事务。”
“不如将军干脆给我一典学从事的位置,既发挥了我的作用,也算是对上了我的专长。”
蔡邕想要拒绝功曹从事的位置,反倒让吕布给他典学从事的任命。
这两个官职其实差距挺大,一个是掌管官员任命考核的吏部,一个却是负责一州之地学政教育的官职,就实权而言天差地别。
吕布却全然不在意地说道:“我之所以任命伯喈为功曹从事,不为别的,只因伯喈为人正直,性格刚毅,不为财色所动。”
“这正是如今并州所需要的功曹从事人选,首先便要为人清明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