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首次创业(2/2)
说干就干,在将自己家房子拾掇出来以后,沈青阳在旁边开始搭建一个小屋子,作为店面。
那时候乱搭乱建的概念几乎没有,周围一片都算是沈家的宅基地,那时候大家的观点都是想怎么盖就怎么盖。
这时候,沈青阳和杨开在工地上的手艺就派上用场了,小屋垒得漂亮结实不说,速度还很快。
弟弟青云和妹妹青羽,还有表弟唐俊,三人一放学就来帮忙,主要就是端个水送个吃食的跑腿工作。
再加上舅舅的木匠手艺,将小屋的门窗雕花做的古色古香,瞬间提升了不少档次。
当小屋完工的时候,杂货生意还没开始做,反倒是接下了几单盖房子的生意。
有的请沈青阳他们帮忙去盖个看果园的小屋,有的是盖一个仓储用的偏方,总之沈青阳和杨开都应承了下来。
他们不收钱,只要村民们提供水泥和沙,再加上管饭即可。当然舅舅的木工是要收钱的,这也极大的提升了舅舅在十里八乡的名气。
沈青阳和杨开虽然不收钱,但他们也不是立马盖,而是规定时间,抽空盖。
他们先去金康市进了一次货,将小卖铺开了起来,由于之前接下了不少“免费盖房”的活计,让他们的小卖铺在附近几个村子都是“名声大噪”。
“时间杂货铺”,这是沈青阳起的名字,再加上古色古香的窗花,着实有些出尘意味。
不过那时候的农村,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审美,倒是里面的货物更让他们新奇。
村民们首次见到装在塑料瓶子里,贴着标签的酱油,而且还有各种包装的小食品。
那时候时间河的收入并不算低,但是像这些消费品还是很少见的,因此沈青阳和杨开刚开始两三天就要进一次货。
矿泉水和雪糕他们是不会卖了,一个是农村人就算有钱也不会去买矿泉水,除非是为了尝个鲜。
至于雪糕,就算拿着棉被和泡沫保温箱他们也运不回来,就算侥幸“囫囵个儿”带回来了,他们也没冰箱。
不过沈青阳却也开拓了进货渠道,不仅仅是吃的,还有一些平日里用的。
第一个月,除去成本,赚了足有三百多,这其中还有一半是刚开始半个月进货不全面的原因。
沈青阳和杨开也没忘记帮村民们盖房的承诺,其实对于他们这种“专业人士”来讲,盖一个不住人的小屋子还是很容易的。
当一切都趋于稳定的时候,沈青阳分别给萧桂和辛步摇写了一封信。
萧桂那封信中,沈青阳提到了自己的近况,包括被开除还有回老家开小卖铺的种种事情。
事无巨细,满满的十张纸,写完之后他自己都惊讶哪来这么多话。
辛步摇那封信中,沈青阳只是说自己短时间内没办法再去鲁建旁听了,但还是会经常去金康市。
萧桂的那封寄到了海南,辛步摇那封趁进货的时候,直接给了鲁建的门卫室。
两封信中,沈青阳都提到了一点,他不会放弃学习。
这也是他对自己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