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篇 年、节(2/2)
提前几天,母亲让哥哥们在大门前的老槐树上绑一幅长长的秋千,一群孩子争着上,看谁荡得高。大一点的将秋千蹬上树梢,吓得小点儿的孩子喊叫,下落的过程中一股揪心的凉爽惬意且刺激。荡累了,回到家里,接过母亲端来的一碗凉粉,雪白柔软的荞麦面凉粉放上嫩绿的葱、韭、红红的油泼辣子,凉爽可口,透彻心扉。
最重要的是上坟祭祖,家家户户蒸灌灌馍,母亲捏馍顶子的花是捏啥象啥,形象、逼真、大气,左邻右舍常请她去帮忙。
6,三月初六古会
人民公社时期社员们日复一日地在田里干活,很少有出门的机会,有的人活了大半辈子还没去过县城,隆坊街就是他们心中的大世界,三月初六是隆坊一年一度的古会,憋屈了一年的农民终于可以走出去透透气。男人们赶着自家的猪羊或者卖掉家里可卖的东西,再买回必须的生产生活资料;女人们梳洗打扮换上新衣,遇见久违的熟人打听消息,亲热得难分难舍,斯跟着去合作社扯些布匹回家给孩子缝制单衣;孩子们兴奋得一溜一串撒了欢跑去凑热闹、看戏。母亲不爱凑热闹,看见一群渐渐长大了的儿女,想指派去跟会学着办事,她打开木柜从袱子里取出积攒了很久的积蓄交给大哥。怀揣着母亲的重托,大哥兴奋地领着弟弟妹妹一路蹦蹦跳跳来到了街上。大哥说先去扯布,二哥说先买油条,于是兄妹四人来到公社食堂门前排队,等队排到了跟前,大哥伸手掏钱,突然脸色傻白─钱丢了,弟妹们不相信,翻遍了大哥所有的口袋,才意识到钱确实被贼偷走了。高昂的兴致瞬间被熄灭了,没了钱,谁也无心再去跟会,那两块四毛钱是家里全部的积蓄,没有挣钱的门路,那是母亲多久的血汗啊!大家垂头丧气回到家里向母亲汇报,母亲吃惊地从炕上拿起笤帚,吓得连同没去跟会的小妹也撒腿往外跑,姊妹五人一条线灰溜溜地站在院子中的走廊里聆听母亲的训斥,油条没吃成,今年的新衣新鞋也没有了,看着母亲难过的样子我恨不得卖掉自己。院里的果树长大结果了,我每次卖水果只恨自己卖的钱少,回家后一分一厘交给母亲希望母亲高兴。这造就了我不贪钱、一心为了集体的习惯,工作后曾经干过几年大权在握的“一支笔”从未动过私心。这都应该感谢母亲的那次教导。
7,端午节
端午节的到来,意味着时令进入热天,蚊虫、毒蛇开始肆虐。折一把大艾插在门窗上;母亲用各种花布和五彩丝线缝制出形态各异的香包,装满朱砂、神砂和雄黄,给孩子们戴在胸前;拿一只小碟,用白酒和了雄黄,抹在小孩子们的耳朵眼和屁股上。给个粽子拿去吃,说是纪念大文人------屈原大夫。
8,六月六泼馓
新麦下来已磨成了面,母亲蒸几个月牙大的莲花馍,再做一瓦罐食物,去祭拜外婆,每当这时,她便唱起了令人伤感的《女看娘》。头戴草帽,一手拄跟棍,一手提着瓦罐顶着烈日、翻沟截岭下到河里。河水清澈见底,小鱼一群群在水里游荡。坐在石头上洗脸、梳头、洗脚,踩着列石过河,一条水蛇"嗖"地从水面划过。找一处山泉,滴一瓶清凉的泉水。来到外婆坟前献上莲花和瓦罐、滴洒泉水、燃香烧纸,口中念念有词,磕头祭拜。
9,七月七
七月初七,也叫"巧姑节",在古人的设计中,应该是锻炼检阅女工。各家的女孩子扎起草人,用旧布拼凑,给草人缝制漂亮衣服,互相比赛,看谁的针线活儿做的好。摘两把花椒叶子切碎用新麦面和了,烙成圆圆的小花饼,又脆又香。到了晚上,舀一碗清水放在油灯下,端来一盘已经长到一扎长的绿豆芽子,掐一截放在水面,看碗底的影子,谁的影子花就说谁的手巧,将来长大了能嫁个好婆家。母亲搬一把圈椅坐在院里,仰望漫天繁星,说银河南面这三颗是牛郎担着他的两个儿子,银河北面那颗最亮的是织女。讲完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孩子们去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葡萄架下听不见就爬在石磨眼听,也听不见,又跑到水井边,还听不见,就跑回家里问母亲。母亲问:"有谁今天看到喜鹊了?"姊妹们大眼瞪小眼,没人看见。母亲说:"喜鹊今天都去银河给牛郎织女搭桥了"。乐得大家嘻嘻哈哈进入梦乡。
10,八月十五
又是烙饼,这次烙的是馅饼,里面放了芝麻、核桃仁等,小小的、厚厚的,状如满月。到了晚上,月光洒了一院,在院子摆张小炕桌,上面摆满了刚刚出锅的馅饼和各种瓜果梨桃,每人搬一把小凳围上来。母亲指着天空的满月说:月宫里住着嫦娥,你看那是一棵大树,树下有个老人在劈柴,脚下卧了只兔子。晴空万里,星月同辉,令人神往。
11,十月一烧寒衣
署去寒来,天空飘落起零星的雪花。母亲抱一把柴火烧炕,进到屋里,打个冷颤,感慨地说:"天气不饶人啊。"想起那些身着单衣还在野外忍饥挨饿劳作的可怜人,深情地说道:"老天爷又寻着穷人了。"
炕热了,坐上去,取来五颜六色的纸张,手中的剪刀在纸上如游蛇般行走,剪出一堆奇形怪状的纸片,对接到一起用浆糊粘了,五彩纸变成了各种衣服、裤子、鞋袜和被褥。十月初一这一天,送到先人的坟前连同纸钱一起烧了。"十月一,烧寒衣。"每到这时候,从母亲的眉宇间我能看得出她在思念先逝的亲人,她的心里在想:阴阳相隔,也不知你去了何方,天冷了,给你送几件衣服,我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母亲菩萨般的慈悲心肠,怜念着天下的一切生灵。
12,腊八
日子一天天过着,寒风凛冽,天寒地冻中听到了新年的脚步,"腊八"来了,做一锅豆腐,从窖里取些红白萝卜,切成小丁炒了。大铁锅里,烧半锅开水,下些黄豆、小米,熬成米汤,放上旗花面片煮熟,汇入炒好的萝卜、豆腐丁,打几颗鸡蛋,一锅稠糊糊的腊八饭就做好了,热气腾腾吃得人头上冒汗。几只鸡在院子里"咕、咕"地刨食,母亲说:那几只鸡可怜得,天天给咱家下蛋,可能是上辈子欠了咱钱。"今世欠人钱,来世变鸡也要还。"去给鸡喂一点儿吧。姊妹们端着碗跑到院里争着把碗里的饭给鸡喂:"鸡、鸡,吃腊八,吃了腊八下疙瘩。"
有母亲在,年是欢乐的,节是欢乐的,日子也是欢乐的!她常说:“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提醒儿女要把精力用到过日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