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毅新军(1/2)
至于为什么沈麒和聂士成关系不错,是因为前文书说过。
甲午大战几十万清军败退回鸭绿江,大部分都望风而逃,退回辽西或者山海关。
唯独依克唐阿部和聂士成部率领本部人马扼守摩天岭,赛马集的辽东防线。
其实双方就在沈麒辖区家门口交上火了,一个在东边摩天岭,一个在南边二十里赛马集。
因为唇亡齿寒一旦赛马集和摩天岭的清军被击败,沈麒的关门山将会受到日本人正面冲击。
所以沈麒率兵帮助依克唐阿部击溃赛马集日军,这才反败为胜。
后来接到聂士成求援,当时依克唐阿身边连伤带残加一起不到两千人。拿什么支援,但是沈麒有兵,而且战斗力不弱。
当时沈麒足足集结了五千人马驰援磨天岭,和当时的武毅军联手击溃来犯之敌,那是时候是一八九四年冬天十一二月份时候的事。
就这样沈麒和聂士成认识了,武毅军那时候在摩天岭缺衣少粮的,由于辽西都乱成一锅粥了。
后期补给一直都是沈麒养着武毅军,而且绝不亏待。隔三差五白面馒头,猪肉炖粉条,还给送冬衣毡子。
当时武毅军在摩天岭一直待到四月份甲午战争结束这才返回关里。
白吃白喝人家一个冬天,聂士成能不对沈麒有好感吗。所以沈麒和聂士成的关系处的不错。
简单介绍一下聂士成的武毅军
庚子之乱面对八国联军,袁世凯的小站新军根本不顶用。
当时清朝最强大的一支陆军,是聂士成的武卫前军(原武毅军)。
聂士成军的战斗力是袁世凯军的4倍以上,最后全军覆没。
慈禧太后仰仗的武卫军慈禧太后之所以敢跟八国开战,依靠的就是荣禄统帅的武卫军。
武卫军是新军化还不彻底的军队,当时的总兵力大约6万人。
1899年6月,武卫军整编成军:武卫前军是聂士成的淮军武毅军,驻军芦台,兵力2万,整编德械师,其中战斗人员1.5万,后勤人员5千。
武卫右军是袁世凯的新建陆军,驻天津小站,兵力7千人。(小站兵)
卫后军是董福祥的甘军为后军,驻蓟州,约1万多人。(蓟州兵)
武卫左军是宋庆的毅军,驻山海关,约1万。(山海关守军)
武卫中军由荣禄亲统,驻南苑,1万多人,主要是抽调八旗和绿营兵组成的,战斗力最差。(京军三大营)
1900年春,荣禄将江苏的武卫先锋左右军各扩编为10营,袁世凯指挥的武卫右军先锋队扩编为20营。
武卫军扩充到8万人。这些武卫军战斗力最强的是聂士成的武卫前军。
其次是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其他的几路武卫军要么主管人军事思想不行,要么士兵不行,要么武器不行。
当时袁世凯的武卫右军被安排在山东,监视防备山东胶州湾的德军和威海卫的英军。
武卫左军驻扎山海关,防备辽东的日军(甲午战争后,日本在辽东有驻军),只派马玉昆率3千人支援天津清军。
所以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清军作战的主力是聂士成的武卫前军。
聂士成的武卫前军是李鸿章淮军的后起之秀其实教科书里面提到的廊坊大捷,主要是聂士成的功劳。
聂士成的武卫前军在廊坊打垮了八国联军的先头部队。
现在教科书把廊坊大捷说成是义和团的功劳,其实义和团在廊坊的功劳主要是扒铁路和充当炮灰。
1900年6月11日至18日,八国联军先头部队共两千人进攻廊坊,死伤近400人,其中战死62人,负伤332人,
大部分是被聂士成的武卫前军消灭的,其中有7个八国联军先头部队的士兵在撤退时,被董福祥的武卫后军和义和团袭击打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