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垦(2/2)
村民们虽然这段时间苦点累点,但是一想到年底家里会多余粮,过年家里的白面馒头可以多蒸上几锅,想一想就浑身都是力气,这是在种铜钱,种馒头。
沈麒大大地低估了这个时代农民对土地的热情,看着那老人小孩齐上阵。
不累的实在走不动了,是坚决不会下田地的,照这个开垦的速度,还有大概十天的时间。
比起预计的三千五百亩开荒地,不出意外的话开垦四千二百亩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以前都是各扫门前雪自己家拿着铁锹种完这点地,差不多就播种时期结束了,一年到头还是那点地,在沈麒的思想教育下。
所有统一开垦,集中起来,人多力量大,就可以最大的使用关门山辖地所有劳动力。
孙烈臣也在忙着种地,再来到了关门山后,就觉得这个地方好像书上说的世外桃源与一般啊。
在关门山这面大旗的庇护下,比外地强的多啊,在几个派来的村民的帮助下他也开垦出了几亩荒地。
沈麒还要特意为他特批一匹马。但是被孙烈臣拒绝了。
孙烈臣:“老弟啊,现在大牲口这么紧张,我孙烈臣咋能搞特殊啊。”
孙烈臣他娘也不让沈麒特批马匹,我家开出几亩地暂时生活就可以了,过几天就盖几间草房,这地方太好了。
我就在这里扎根了,哈哈
一直到六月中旬大开垦运动才陆陆续续的结束。
整个关门山附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周围多了一大片的开荒地,沈麒到最后一统计,一丈量。
结果奇迹般的开垦出了四千五百亩开荒地,都种上了,玉米【清朝时候就有了】,小麦,大豆,高粱,这些旱田作物。
玉米差不过亩产一千斤,大豆差不多是亩产七百斤,小麦的产量是七百斤,平均下来每亩产量是八百斤左右再乘土地亩数就是差不多三百七十五万斤粮食换算成吨就是1875吨粮食。
这只是开荒地第一年的保守产量,养活关门山,根本不是问题,靠人力是完成不了这个奇迹的。
最大个功臣就是带回来几百头大牲口,但年底就可以收获几倍的价值,而且是和持续发展,良性循环,这样生活只会一年比一年好,没几年关门山就可以兵精粮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