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2/2)
小说就像生活那样自然、丰富,如行云流水一般舒卷自如。
还有就是《金瓶梅》的续书。
《金瓶梅》续书见于著录的有四种。一是《玉娇丽》,久佚。二是《续金瓶梅》十二卷六十四回,顺治原刊本,清丁耀亢撰。
三是《新镌古本批评三世报隔帘花影》四十八回,湖南大字刊本,它是《续金瓶梅》的删改本。
四是《金屋梦》六十回,民国初年版,是《续金瓶梅》的另一种删改本。
《续金瓶梅》是丁耀亢在顺治十八年,六十三岁时作,作品以宋金战争为背景,以吴月娘和孝哥母子从离散到团聚为中心线索,着重写金、瓶、梅三人的故事。
李瓶儿转世的李银瓶,在李师师、翟员外、郑玉卿、苗青等人的拐骗争夺下自缢而死。
潘金莲转生的黎金桂、庞春梅托生的孔梅玉,因婚姻不幸出家为尼的故事,小说结构松散而拉杂,没有形成艺术的统一体。
还有就是《醒世姻缘传》、《歧路灯》等家庭小说。
首先是《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一百回,题“西周生辑著,燃藜子校定”。
作者西周生究竟是谁目前尚无定论,有的学者认为是蒲松龄。
《醒世姻缘传》以明英宗正统年间至宪宗成化年间为背景,实际上是反映十七世纪中叶以后的现实生活。它叙述一个两世恶姻缘的故事。
反映了封建社会反常的夫妻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家庭纠纷。
作品前面廿二回为前世姻缘,写山东武城县的官僚地主子弟晁源,凭借父亲的权势,娶戏子珍哥为妾,纵妾虐妻,致使嫡妻计氏自缢而死。
晁源生活骄奢淫逸,一次围猎射死了一只仙狐,这就造成冤孽相报的前因。
第廿二回以后则为今世姻缘。晁源托生为狄希陈,仙狐托生为薛素姐,与狄希陈结为夫妻。计氏托生为童寄姐,为狄希陈之妾。珍哥托生为童寄姐的婢女珍珠。
珍珠被寄姐逼死,而狄希陈也备受素姐、寄姐的虐待。
后来经高僧指点,狄希陈持诵《金刚经》一万卷,才“福至祸消,冤除根解”。
《醒世姻缘传》反映了十七世纪中叶后中国农村的凋敝和破产,生动的表现了农村社会的风俗人情。
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歧路灯》作者李海观,字孔堂,号绿园,河南宝丰县人。
《歧路灯》全书一百零八回,以书香门第公子谭绍闻的堕落和回头为中心,展示了市井社会的黑暗与官场的腐败,把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风习流俗生动逼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歧路灯》是一本以青年教育问题为主题的小说,作者认为青年能否走正路,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师长的引导,妻妾的辅佐、朋友的帮助。
谭绍闻的父亲教育子女很严格,不许看戏,不许逛庙会,这种封闭式教育的结果,谭绍闻性格软弱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没有抵御坏影响的免疫力,他本质虽然不坏,但走上社会后,很快就受到市井社会吃喝嫖赌的诱惑,受到贿赂成风的黑暗官场的腐蚀。
后来家产荡尽、奴仆走散,几乎活不下去时在族兄引导下,朋友、义仆的规劝下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家道复兴。
此外,小说还描写了盛希侨、王隆吉两人的成长转变。
为我国古代小说史留下一组转变中的人物典型。
小说塑造了一个帮闲篾片的典型夏逢若,夏逢若是江南微员的后代,把祖上的家产挥霍殆尽后,靠着头脑灵活,言辞便捷,见有钱公子就象苍蝇一样逐嗅而来,拉他门下水,混些酒肉,觅些钱财,有时甚至威胁利诱。
除了这两部家庭小说之外,还有《林兰香》、《蜃楼志》等小说。
同时明末清初涌现的一大批才子佳人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和流派。
什么是才子佳人小说,在这类小说中“男女以诗为媒介,由爱才而产生了思慕与追求,私订终身结良缘,中经豪门权贵为恶构隙而离散多经波折终因男中三元而团圆。”可见从题材上说,是写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其情节构成,大多是郊游偶遇,题诗传情,梅香撮合,私订终身。
其结局或因命运乖违,或因小人拨弄,或出政事牵连,于是佳人逼嫁,才子遭难,但虽经波折,却坚贞如一。
后来或由于才子金榜题名,或由于圣君贤吏主持正义,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从形式上说,一是相当部分作品书名模仿《金瓶梅》,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作品。
如《玉娇梨》、《平山冷燕》、《金云翘传》、《春柳莺》、《雪月梅》等。
二是一般在十六回至二十回之间,均十万字左右,相当于现代一部中篇小说的篇幅。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产生,原因颇为复杂,概括而言,主要是三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第一,与作家的生活遭际和创作心态有密切关系。
生活于明清鼎革之际的文人,有的可以飞黄腾达,有的则时命不偶,功名无望,心灰意冷,于是借小说寄托感慨,求得精神安慰。
天花藏主人《平山冷燕序》就表明了他的这种创作意识。
他说自己“奈何青云未附,彩笔并白头低垂”,故不得已而写小说。“凡纸上之可喜可惊,皆胸中之欲歌欲哭”。
烟水散人在《女才子书》“崔淑引”中以无限感慨:“世之熙熙攘攘,劳形毕露于功名富贵之间者,何一非梦,”这种由社会环境造成的作家的落魄无聊、迷惘困惑,是他们创作才子佳人小说的主要心理因素。
第二,明末文化思潮对作家的影响。才子佳人小说作家多为下层文人,他们受明末汤显祖“真情”观、冯梦龙“情教”说影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有几分反感,其婚姻爱情观中有某些尊重个性、要求自由的进步成分。
如《飞花咏》作者提出了“男女从来存大欲,况于才美复多情”的情欲观,《定情人》也肯定了“人生大欲,男女一般”,这种思想和审美情感,迎合了广大市民的感情需求,这是才子佳人小说崛起的思想原因。
……
……
……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