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寻侄(1/2)
“元皓,自雒阳一别,至今你我已有十年未见了吧!”
刘虞看着眼前这名面容清癯的中年文士,不由有些感慨,“你田元皓倒是爽利得很,挂印辞官,避隐归家,耕读渔猎,不亦乐乎,让我好生羡慕啊!”
田丰拱手笑道:“在下看不惯宦官弄权,搅得朝堂乌烟瘴气,只好独善其身罢了,比不得伯安公,公出镇幽州不到一年,即已剿平叛乱,安定人心,幽州大治指日可期。公才是兼济天下的大贤啊!”
“哈哈,元皓谬赞了!”
两人寒暄一会儿,刘虞问道:“元皓此番见我,可是有所赐教?”
田丰躬身行了一礼,“不瞒伯安公,在下确有一事相求,还望公能见谅!”
刘虞连忙回礼,急道:“元皓何必如此,你我相交莫逆,有事但说无妨,吾必竭尽全力!”
田丰这才叹了口气,说道:“好叫明公得知,在下有一内侄,一直在我身边治学,两年前岁末归家,却再也没了消息,后来才得知,当时胡人入犯,有人见到在下内侄被掳了而去,内弟一家得知消息,如晴天霹雳,每日以泪洗面,再无欢颜。拙荆也是心怀愧疚,郁郁寡欢,在下多方打探,却苦无门路,如今明公来到幽州,在下知道明公在胡人之中颇有威望,因此特来叨扰,烦请明公能差人寻访一二,在下感激不尽!”
“原来是这样!”
刘虞点点头,“元皓且宽心,此事我即可差人去办,一定会给你个交代。”
“明公,明公,大喜啊!……”
孙瑾抓着一卷木简快步走了进来,见到堂中除刘虞外还有一人,不禁一愣。
“公瑜,来,我于你介绍,这位是田丰田元皓,曾任朝廷侍御史。”
“噢,元皓兄,久闻大名!”
“元皓,这是幽州长史孙瑾字公瑜,也是我的知交好友。”
“田丰见过孙长史!”
孙瑾急忙回礼道,“元皓兄太客气了,直呼在下贱字即可!”
“不敢,在下攀附,就称呼公瑜兄吧!”
“这就对了,你两人都是我的至交,不要见外。”
刘虞笑着说完,然后问道:“公瑜,有何喜事啊?快说来听听。”
孙瑾看了田丰一眼,然后满脸欣悦道:“明公,大事定矣!三部乌桓已经尽皆归降,而且还斩了叛贼张纯首级,如今田畴和刘嘉二人正带着被乌桓人掳走的百姓,行在返回幽州的路上,他们怕明公等的焦急,特派军士骑快马前来报信,你看,这就是他们的报捷文书!”
“哦,太好了,快拿给我看!”
刘虞迫不及待的接过木简,飞快的将其看完,腾地站起身来,来回走动几步,兴奋的说道:“太好了,我要马上上书朝廷,将这个好消息报与陛下得知。”
“恭喜明公,贺喜明公啊!”
田丰先是向刘虞道贺,然后看向孙瑾,“公瑜兄,刚才你所说的刘嘉是何人啊?”
孙瑾一怔,笑着回道:“哦,此人现任平虏校尉,是这次出使乌桓的副使。怎么?元皓兄认得他?”
田丰面露一丝苦笑,摇了摇头,“吾不识此人,只是听到他的名字与吾内侄之名相同,是以才有些好奇而已!”
“哦,这倒是巧了!”
刘虞接过话来,他把田丰的来意向孙瑾说了一下,并嘱咐孙瑾要用心办理此事。
孙瑾满口答应,并请田丰详细介绍一下其内侄的年纪相貌等等。
田丰自然是细致的说了一遍,等他说完,却见刘虞孙瑾二人满脸惊诧。
“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田丰有些疑惑。
“元皓兄,你的内侄其名是哪个jia字呀?”孙瑾急问。
“《书·无逸》曰‘嘉靖殷邦’,取其‘嘉’字。”
“年未弱冠?”
“是啊!小侄生于建宁四年,今年年方十九。”
“家在何方?”
“冀州中山郡”
孙瑾和刘虞对视一眼,两人神情皆惊疑万分。
“伯安公,公瑜兄,难道有何不妥之处吗?”
田丰被二人的神情弄的有些心神不定。
“元皓兄,你刚才所说的一切,几乎和平虏校尉刘嘉一模一样啊!”
“什么?”
听到孙瑾的话,田丰也惊呆了,“竟有此事?”
田丰随即急切道:“明公,可否把那刘校尉的详细情形说与我一听?”
刘虞点点头,“此事公瑜知道的更加详细,就让公瑜来说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