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节 疾风劲草(3)(2/2)
“难道是明朝也派人前来,到山寨诈降不成?”杨天生猛不丁冒出这句话,众首领乐得差点没把早上吃的饭喷出来。
人家80万大军战你一千喽罗,吐口吐沫就能把你们淹死,还用使这处于败势才不得不出此下策的计谋?这话也就是杨天生这样没脑子的人才能说出来。可大军压镜的局势下,没人敢于笑出声来。
杨天生还以为自己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沉思,继续说:“要不然,为什么接二连三有人甘愿到山寨来落草为寇?”
陈衷纪咳嗽一声,打断杨天生的话:“寇和官其实也就一字之差,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们还没有开战,更没有落败,怎么能叫寇呢?既然有人冒天下之大不为韪,甘愿到山寨来指点迷津,为何不敢见一见呢?”
郑一官听到这里,命喽罗快请那人进来。不一会儿,喽罗引着一名老年军人,闪进大厅。来人身着破旧的明朝士兵衣服,身体佝偻,脸上刀伤纵横,走起路来,一步三颤,一阵大风就能吹倒的样子。
众首领看了,甩过脸去,心想:怎么来了一个糟老头?混饭吃的吧。
郑一官见了,却大喜过望,急忙起身,离开帅案,三步并作两步,笃笃笃笃地穿过大厅,来到厅前,搀扶起那个老军人,脸上笑成一朵花:“您老怎么也摸到这里来了?快快请……快快请……”
“有劳小兄弟了!”老军人爽声大笑:“我这个老不死的,又来了,欢迎还是不欢迎啊?”
“老先生说的哪里话,我们请还请不来啊!”郑一官在前面为他带路,直搀到自己的帅案旁边,有人为他添加了一个座位。
老军人并不敢坐,看看大厅一众人才,微微一笑:“想必大家也得到了消息?”
这人是谁呢?郑一官为什么对他这么客气?颜梁是郑一官的救命恩人,他来到山寨,都没得到这样的礼遇。可见这名老军人,在郑一官心目中,地位十分崇高。
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老军人身上。老军人说:“我也是才得到的消息。那余咨皋要征南安镇守营的士兵,巢平琉球岛。我心中一直挂念郑一官兄弟,这才连夜赶来。”
原来,郑一官和颜思齐、李旦等人救出铁笼中的父亲,引起了泉州地震。众人皆知,郑一官天降奇兵,在知府叶继善鼻子底下,抢走了父亲。一时间,街头巷尾无不议论纷纷。消息传到南安镇守营,也就是郑一官原来的地盘,老军棍当然得到了消息。
他知道,郑一官被荷兰海盗掳去,不但没有死掉,还得到了高人相助,发了一笔大财。如今回到泉州,把父亲救了回去。后来,就是听到明廷要派大军巢灭琉球海盗的消息。
“我有一计,可助一官小兄弟旗开得胜,必定将明朝大军灭于旦夕之间。”老军棍站在帅案前,突然像年轻了三十岁,老脸上的沟壑不复再现,代之以容光焕发。
“还请老先生教我灭敌之计啊!”郑一官扶着老人:“我们正在为这事愁肠百结着呐。”
“呵呵。知道对方想什么,你就应该知道自己去做什么。”老军棍笑呵呵地说。
“请老先生明说!”郑一官急不可奈。
“明廷认为你们是海盗,是自己的大敌,才派兵来剿灭你们。你们何不将计就计,顺竿子爬上去,给他们造成一种假像,你们确实是不折不扣的海盗,再反戈一击呢?”
陈衷纪听了,知道老军棍的意思是自己所想一样,便说:“我们也正有此意。准备派人去诈降,然后反戈一击。但是,却为合理的、不使对方起疑心的诈降,想破了脑袋也没个头绪。还请老先生不吝赐教!”
“这个嘛,其实也容易!”老军棍仍然谈笑若定:“古有苦肉计,今天再使一出苦肉计,又有何不可?”
“这个……”李旦想了想说:“恐怕他们也会识破这个计谋啊。我们兵力本来就少得可怜,万万不能再使兄弟们遭受不测之祸事了啊!”
“谁说要你们遭受祸事?这其实是件大大的好事”
老军棍又说:“用兵之精髓在于变。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才能使敌方摸不到真实情况,才能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处于先机。也只有变才能使劣势颓势化成优势强势。”
“变化之势在于巧装自己,迷惑敌军。既然对方铁定认为山寨属于海盗,为何偏偏坚持经商的唯一门路呢?为何不借海盗到泉州大劫一票,给他们心目中的错觉卯上铁钉呢?”
郑一官听到里,摇摇头,笑了笑,想把话题岔开:“老先生远道而来,还是稍稍休息下吧!”
“小兄弟暂时不要焦急,再听我一句。”
“抢也有真抢和假抢之说;你们派人去假抢,百姓并不受损。可明朝官府一定认为,你们属于真抢。这样,他们才更有荡平你们的借口。而你们,既然假抢,就要假到底,假装没能跑掉,被他们擒获,然后使出千人见万人喜的物事来,还怕他们不把你们收编?”
这千人见万人喜,其实就是钱。老军人的意思很简单,派人假抢,再假装被俘,用钱买通主要将领,再假降到明廷,这样不是就顺利地达到了目的?
然后,老军棍又为众人分析,诈降的时间不能过长,时间久了容易被人识破。多则七天,少则三日,双方必要造成一种开战的势气:这可由诈降的首领,假装与山寨决裂,要带兵反攻山寨。山寨假装败上一阵,诈降的首领借机鼓动余咨皋举全力剿平山寨,此后,则此计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