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民众喉舌 诚信法案(2/2)
当然,黎宏对各种意外、疾病等情况予以了考虑,由各镇各村按照实际情况予以处理,避免完全的一刀切!
酒楼之上,四个青袍道者脸色不愉:他们的道观——落霞观,本身占地百亩,还有数十个百姓的百亩田地依附其上,每年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现在,黎宏这么一弄,他们受到冲击最大!而坐在另一桌的几个商人脸有喜意:这个信用法案与儒家一直倡导而无力推行的信义经商一脉相承,完全想到了欠钱不还的行为——这是商人最害怕之事!
百姓经常会赊账,而且经常延期甚至赖账。钱不多,打官司不值得,却是实实在在的“割肉”!黎宏的办法算是解决了商人的后顾之忧!
有人欢喜有人愁!几个有田超过百亩的大地主坐在人群后方,一脸不快:多交税谁会高兴?不过他们很快就放下了焦虑。多交税也好,省得每次那些贪官污吏都要用此要挟!
那个李岩据说正在组建几个厂子和出海商队,据说极赚钱。应该按他所说的,考虑一下离开土地生存,这百亩地,再盘剥百姓欺骗官府,也多不出几金收入!不如去城里开个铺子?
人心思动,而黑暗中几双眼睛亮了又暗,暗了又亮,犹豫着,转身钻出刘南县城,直奔“玉柳山庄”。
山庄之内,十几个黑衣人正围坐着,一脸懊丧。他们正是刘南县仅存的“太平道众”。听着山庄外有人敲击石头暗号,一人站在高处张望,确定是自己人后,把他们放了进来。
“潘大哥,咱们干脆散伙吧!江塘府恐怕没有太平道生存的土壤了!这个黎宏真有一手,我听了一上午,就是两个字:服气!”
那个愁眉不展的“潘大哥”也点了点头:“我来这里,就是要看看整个淮河流域的太平道是否还能恢复元气?现在看来,不用说恢复,现在还在道内的兄弟,恐怕也要分崩离析啊!如果真按黎宏的办法弄,咱们还造什么反,追求什么太平大道?他的办法不就是天下太平之道吗?得了,你们干脆各忙各的,以后不要再联系和聚会了!我回去向上面汇报吧!”
他说完,从窗户跳了出去,消失在了水流之中。
众人散去不到半个时辰,几个青衣人带着数百府军包围了这里,只查到一地的纸灰和装金银的盒子、一些吃剩下的鸡腿!
“来晚了!这些人似乎逃跑了!刚才路上看到的那几个獐头鼠目的,会不会就是太平道的余孽?”一个府军将领有些气馁!要不是因为请示汇报了耽误了时间,早半个时辰,恐怕一个都跑不掉!
府军撤走,河中钻出那个“潘大哥”,他看了一眼远去的府军,嘿嘿冷笑,化成一条黑龙鳅,向东洋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