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村里寻人(一)(2/2)
周小霞来到广场,触景生情,向隅而泣。昨日那痛心的一面又浮上心头,仿佛才发生一般。
王俊华观察了一下车站布局。火车站站房主体位于铁轨北侧,站在站前广场面向候车大厅,左手边是公交停车场,右边是社会车辆以及的士停靠站。
连接火车站与主城区的站前公路呈东西走向,在西边五公里接上通往主城区的凤凰大道。该条公路的东尽头就是火车站,没有往东延伸。往东去的只有一条一车宽的水泥小路,小路的两边是油菜田。
的士停靠站位于广场的西边,在的士停靠站西南角有一幢造型独特的建筑,建筑顶着一个圆圆的白色帽子,看上去像一朵蘑菇,其实就是公厕。公厕后面也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水泥公路,穿过铁轨下方的函道,往南通往不知名的村庄。
江汉平原最大的特点就是路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王俊华打开手机地图,在地图上与现实场景比对了一番。发现需要搜寻的范围太大,不知如何下手。
根据孙世明的描述,去年的两起失踪案,一个在火车站东部,一个在南部。王俊华决定跟周小霞到附近南部村庄转转,看有没有线索可以打听。
王俊华两人开着车穿过铁轨下方通道缓缓向南驶去。水泥路傍着一条小河,河边杨柳依依,几只小鸭子在河中戏水。水泥路的左边有大片的虾稻田,田埂上种着油菜,田里有戴着草帽的农夫在劳作,应该是在投喂龙虾饲料。河西对岸是村庄,村里看不到什么人影。
车子右拐过了一座水泥拱桥,好不容易碰到了一个背着手在村里闲逛的老人。
王俊华停好车,礼貌地问:“爷爷,跟您打听个事,您今天有没有见到过这个女孩。”王俊华给老人看了一下手机里的照片。
老人说:“这不就是她吗?”老人指了指周小霞。
“哦,我不是问的她,我问的是照片中间的那个女孩。”王俊华一副无奈的表情,周小霞再怎么看,也不像女孩啊。再说了,就在身旁又何必问呢?
老人白发苍苍,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一道道印记,但看起来精神饱满。老人将手机拿过去仔细端详起来,眉头微微皱起,过了半响,缓缓吐出三个字:“没见过!”
“那您听说过去年这里有走丢孩子的吗?”王俊华继续问。
“去年是有一个女孩不见了,是前面那个村的。”老人抬手指了指南方。
“那个村叫什么名字?离这有多远。”
“你们沿着河对岸的水泥路往南走,差不多一公里左右就到了。我们这是河西村,那边叫幸福村。那孩子是幸福村的。我也没见过,是听别人说的。”
王俊华谢过老人然后跟周小霞又去往幸福村。
车子向南开了一里路,一座不太大的寺庙矗立在左手边。寺庙前后有一大一小两栋房子,两栋房子之间的院子用两米高的围墙围着,房子外墙和围墙都刷了一层厚厚的暗红色的油漆。房顶和屋檐是深灰色的瓦,瓦檐向上翘着,有点古建筑的特色。寺庙门口蹲着两只雄伟的白色石狮,张着大口,挺吓人的。
“停下车!”周小霞轻声道。
“怎么?要尿尿了?”王俊华笑着说。
“讨厌!我想上柱香。给孩子求个平安!”周小霞觉得只有求个神、拜个佛才能心安。在人最无助的时候,求助神灵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犹豫了几秒,王俊华将车停在了庙外的白线停车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