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外院正式成立(2/2)
这个事情定下之后,姬昌和姬昊一样,也是一个实干派,立刻任命鲁静再次出使南岸各族。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个鲁静在南岸各族威望很深,因为很多部落城池都是鲁静主持建设的;第二个他本身就是南岸的外交大臣,跟各族上层关系极为密切;第三就是这个政策就是鲁静想出,她本人操作相对熟悉。
另外一边,就是选择支教先生,不分男女,编制属于大周初学,俸禄是大周初学老师三倍。因为需要先生较多,所以在大周境内各城张榜,刚开始很多人看到薪水的时候,报名的人极多,但是知道需要到南岸各族支教,有可能在城池中,有可能在村落中,很多选择了放弃。
最终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成功选拔一千两百米先生。每个鲁静外院设有四个先生,分别教文字语言、算术、体能以及礼仪。
当初太初外院起什么名字的时候,大家好一阵争辩,很多人要求叫先知外院,但是姬昊是始终不肯答应,姬昊觉得这个构思到最后实施都是鲁静完成,怎么窃取别人胜利的果实,姬昊绝对不做沽名钓誉之辈。所以命名为鲁静外院,这也是姬昊大先知对鲁静的肯定,也是鲁静的无上荣誉。
鲁静首先去的就是皋族,皋强和皋战根本都没有思考,直接爽快的答应了,还向鲁静保证所有支教的先生以一般长老待遇待之。因此皋族鲁静外院的成立还是非常快的,因为皋族主动提供校舍,并张榜告知所有族人入学规则和入学费用问题。
皋族族人看到皇榜的时候,当一旁书记官读出内容之时,没人敢相信,入学条件极低,费用不高。毕业后可以优先考入太学,届时考入太学学费较低。这些优惠条件,让族人们将信将疑。他们不会傻到让自己去上鲁静外院,但是谁家没有孩子,有的孩子已经八岁了,但是因为太学的费用太高,让他们望洋兴叹。只能回去务农狩猎以维持生计,连很多作坊对于不认识大周文字族人都不愿意招收,因为这些作坊就是大周带过来的,很多方面都是需要使用文字的。
很多族人压根不相信有这个好事,但是总有侥幸心理的人去看看,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像他们一样,碌碌无为,他们也希望自己后代能有所作为。他们领着自己小孩快速来到鲁静外院,来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一部分族人在排队了。
被接待的人很是高兴,很多人拿到了一个小牌,后面的人询问这些之前拿到小牌的人,告知凭借这个小牌缴费,学费正如皇榜所说,真的很低,他们回去去相应的粮食去了。皋族一般子民是很少有粮食牌的,因为粮食牌目前只在皋族中上层人士流通,主要为了购买大周的物资使用的,一般的百姓根本不会买大周的物资。
皋族在某些人尝试的结果下,以极快的速度传播,第一届鲁静外院学员直接招满生源。这一次在皋族总计设立一百所外院,合计五千人,鲁静外院总算走出成功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