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修仙路已断(2/2)
第四候,炼身成气,气绕身光,名曰真人。存亡自在,光明自照,昼夜常明,游诸洞宫,诸仙侍立。
晖阳境:名:元婴。天地能源为己用
第五候,炼气为神,名曰神人。变通自在,作用无穷,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乾元境:移山倒海,雷霆震怒,名:分神。神飞天外
第六候,炼神合色,名曰至人。神既通灵,色形不定,对机施化,应物现形。
无相境:名:阳神。
第七候,高超物外,迥出常伦,大道玉皇,共居灵境,贤圣集会,弘演至真,造化通灵,物无不达。修行至此,方到道源,万行休停,名曰究竟。
太清境:名:混元。
此时代已经没落,天庭内众多混沌神魔为提携后人,暗中指引展开封神之战,最终由姜子牙书写封神榜后把世间有所修为者接引至金星,从而地星修仙者更加没落。
后世虽然也出了不少修真者,但是比之前人却有所差距,其中最为出名者有鬼谷子、鲁班、老子、孔子、葛洪、范蠡等人。
秦始皇时代,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翻阅古文得知有天庭的存在,然其修为太低,并不适合金星生活,因此故没有被天庭之上的混沌神魔所接引,后秦始皇另辟蹊跷炼丹提升修为,最终得偿所愿。
经秦始皇后,天庭为为后人留下一线希望,故此在地星布置下阵法,凡修为达到金丹境界着皆会被大阵感应传送之金星,这便是后日所见之白日飞升。
张良、韩信、刘邦等等皆最终有所成就。
到了三国时期修真更加没落,全天下能有所成就之人更是寥寥无几,其中诸葛亮和司马懿、赵子龙、关羽、曹操、吕布、貂蝉、孙权等人却是有所成就。
继三国之后南北朝有陶弘景、江斅、褚炫、刘俣等人,陶弘景自有字通明、号华阳仙人,自幼天赋异禀,四五岁时喜好书籍,家中书籍和邻家古籍全部被其翻阅细读,“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
九岁时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动。
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许下誓言开始接触修真,一生勤学刻苦加上其天赋异禀,在十五岁便有所成就跨入筑基期。
跨入筑基期后陶弘景寻遍天下,走揽各处名山收集众多古籍,便是为了突破筑基期进阶金丹期,自作寻山志,为获取修真资源更是入世为官,其一声所学之所常人难及其一,对于炼丹、制药、占卜星算、锻体等都到了极高的境界,后在其二十二岁时,领军将军萧道成(即齐高帝)发动兵变,除宋后废帝刘昱,控制朝政。
两年后齐高称帝,建南齐王朝。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诸王侍读;兼管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书事务的书记职务,主要目的还是搜寻天下之奇功异法。三十六岁时,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请”,此时其修为也已经到达了筑基期第五层。
三十七岁时辞官隐居山林,在现在的江苏句容县定居归隐修行不与世交。
四十一岁梁武帝萧衍即位后,请其出山担任宰相,但陶弘景一心修仙直接拒绝了梁武帝萧衍的旨意。梁武帝萧衍被拒以后,不仅没有下旨降罪反而送其黄金、朱砂、曾青、雄黄、人参、雪莲等物,以供其炼丹之用,不过每逢国有吉凶、征讨的大事,梁武帝萧衍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被后人称之为山中宰相。
五十一岁,在句容县建朱阳馆成立茅山派,后在118岁那年得以跨入结丹期最终飞升天庭。
宋朝李白、杜甫等人、到了宋代便只有张三丰一人得道,宋朝以后无仙人。修仙者完全落寞,地星已经完全不再适合修真,最终人类改为修武,把之前先前留下的修真功法进行修改和领悟,出现了很多武功密集,那些年代武林高手辈出,但修仙者却越来越少,不是人们不想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地星不再适合修仙,同时留下的传承也越来越少。
仙与妖与魔与佛自宋朝以后再无所成,因为世界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