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无人机的技术路线(2/2)
这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从路线上,固定翼无人机已经选定了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那么电的储存设备——电池就成为续航的关键。
电池?!锂电池,张凯看到就牙疼。又是一大难题。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件来。还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张老板的利器就是小蓝,“小蓝,你把摄像头的模型搭建起来。同时调配一个镜片机器人过来使用。”
“好的,主人。”
倏忽间,模型已经搭建完毕。
张凯把模型放大,“小蓝,你的数据库中有没有摄像头的资料?”
“有的,主人。”
“能搭建模型吗?”
“恐怕不能。因为这种模型需要实物进行扫描。”
张凯只是稍微问问,也料定小蓝没有这方面的资料。
张凯根据目前镜片的参数进行调整,设置了数百个不同的参数。机器人有打磨镜片的速度很快,张凯不停地替换模型中的镜片。然后根据模型,计算出理论数值。
替换模型中的镜片还是比较容易的。计算有小蓝,也根本不是问题。
难就难在,实际验证。这种精密设备零件的替换要极端小心。张凯自己动手换了几个就感到很疲惫。
“小蓝,这样的速度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得出最适合的结果。”
“主人,如果我们要加快速度,那必须要对机器人进行调整,而且还要进行适应性训教。目前只有一个摄像头,这明显不行。”小蓝道。
对于研发的消耗,张凯有心理准备,因此并不觉得意外。“你去调整机器人结构和替换镜片程序。我去让人准备材料。”
张凯看下时间,早上十一点,黎雅云应该没下班。于是,张凯给黎雅云打电话,“雅云,你去采购100台无人机。嗯,上次我开会时拿的那台。对100台。马上就要。”
瞅着时间,张凯也给石宇智打了个电话,让他调整路线,筹建项目组时要注意挑选固定翼无人机方面的人才。
改造机器人,小蓝张凯都是熟手。但是即便是改造好,也需要在生产中进行微调。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品。
这不,才刚开始,唯一的摄像头就被机器人捏爆了。
力度不对。
得重新调整,这时候已经没有摄像头了。张凯正欲打电话去催。
幸好,这时候无人机送到。工作没有被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