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挺进中原 第129章 双轨(2/2)
宋义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会,开口说道:“也是该离开庆安了,一家人总是在一起的好。爸,既然调走,干脆一次到位,彻底解决问题。”
“一次到位?”宋在经有点犯糊涂,他疑惑地看着小儿子。
“哥给我倒杯水,我慢慢说给大家听。”宋义摆起了架子。
“啊呀!”
没有人倒水,得到的是父亲和兄长的“拳头”,宋义嘿嘿一笑,总算摆脱了北上计划被揭穿的危机,进入了自己擅长的投机领域。
他的规划很简单:宋在经调到北京,目前仕途肯定没戏,先找个清闲离家近的工作,以后再找机会做事;王秀干脆在庆安提前退休,也来北京团聚,过几天舒心日子,再去香港照看阿珍和孩子;宋燕可以利用投资,把户口落到上海。
最后宋义叹气道:“可惜夫妻户口尽量要安排在一起,要不妈妈户口落在深圳多好,这样可以把政策的好处占全了。”
“不,你说的有道理。”宋在经眼珠乱转,他思考了几分钟,猛地一拍手,大声说道:“很有道理。我来北京,你妈妈先退休,然后把户口转到上海,阿燕夫妻的户口去深圳。”
“这样也行?!”两兄弟目瞪口呆。
“实惠就行,反正你妈妈也是去香港看孩子,户口在北京太浪费,还不如在上海。这有钱就是好,各地抢着要。”宋在经现在终于尝到了有钱人的滋味,他安慰性地拍了拍宋义的肩膀,“别想有的没的,你负责赚钱就对了,俺代表宋家全体人民感谢你。”
“阿义,你痛不痛?”
在中国,凡是被人如此感谢都不是什么好事,阿珍的话让宋义有了偷奸耍滑灵感,他立刻哀嚎道:“我的腿啊,看来明天只能请假在家休息。”
但没有人搭理,大家都对宋义的体格很有信心,宋在经已开始给宋燕去电话商谈户口事宜,王秀则去做饭,宋征也前去帮忙。
见只有阿珍关心自己,宋义异常感动,他抱着小儿子感叹道:“还是老婆你好,不像他们只知道督促我赚钱。”
阿珍翻了个白眼,“当然了,我不但要你的钱,还要你的人,放假你必须来香港,敢晚上一天,嘿嘿。”
“保证考完就飞过去。”宋义表面悲伤,心情却开朗起来,他开始关心儿子的尿裤事宜。
阿珍却暗暗高兴,作为情报互换,她从宋征处知道李欣杳无音信。
而且有了公婆的支持首肯,宋义对她的出卖也不敢打击报复,阿珍真是不要太高兴。
对于给大陆捐款,阿珍没有半点意见,但是,阿灿冒着生命危险去惹老毛子,阿珍万分不情愿,她只是个小女人,在父亲被批斗,又服毒自尽后,她对某些事物没有半点兴趣。
老公就是她的天,比两个孩子更重要,这是阿珍的底线。
自此,宋义表面终于恢复了正常,人总是现实的,他选择把老婆李欣藏于心底。
可能是经受的苦难太多,中国人考虑问题总是向前,生活也是向前,没有资格伤悲。
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
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实都是祝愿。
思及于此,宋义又燃起了斗志。
......
送别阿珍和家人,宋义回到圆明园的小家,拿起报纸,一通乱翻,忽然,一则关于改革和价格的评论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
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决议将计划商品经济定位经济体制改革,由此,价格改革的目标也就由原来仅限于解决价格扭曲问题,发展为造就一个新的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成为调节经济的手段。
从计划经济中统制价格过渡到市场经济自由价格,为什么在过渡时期总要出现价格大幅度上涨?
这是因为,在统制价格事情,潜伏着大量的隐性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一般不表现为价格上涨,一旦价格放开,这种隐性通货膨胀就要释放出来,价格就大幅度上涨。
而改革必须是稳妥的,当然不能一下子全部放开价格,于是采取了一个过渡办法,先放开一部分产品的价格,暂时保留一部分计划价格。
这样同一种产品就有两种价格,计划内那部分是计划价格,超产部分是市场价格,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市场价格远远大于计划价格。
同一商品,两种价格,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双轨制,放开的那一部分就是市场价格。有了市场价格这一轨,就打破了指令性计划一统天下的僵死局面,使经济生活出现了生机。
“这不就是倒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