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龙出升天 第80章 买房(2/2)
“红酒喝不动,我就凑合喝点这个吧”
宋义晃了晃手里的xo。
大家酒足饭饱。
华哥醉眼朦胧,咋咋呼呼,提议要去酒店的歌厅唱歌,顺便守岁。
宋义摇摇晃晃,也跟着一起。
酒店歌厅里只有两位男士,因为过年,不用讲究什么规矩,大家都闹哄哄的乱唱。
宋义叼着烟,摇头晃脑,也在下面附和着节拍。
“阿灿,你也上来唱一个。”
华哥知道宋义有时喜欢哼哼小曲。
“没问题。”
春节有家不能回,又喝了点酒,宋义也有唱歌发泄的冲动。
他走上台,用普通话开唱,歌曲是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
“所有知道我的名字的人呐
你们好不好
世界时如此的小
我们注定无处可逃
......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
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
大陆正是风云激荡的大时代,宋义却因误杀小霸王避走香港,又正值春节合家团聚,他强烈感知自己个体的渺小无力,因此很容易就与歌中的情绪产生共鸣。
歌声中带上了感情,总算没有太埋汰赵传同志的代表作。
扯着公鸭嗓子唱完,宋义又溜到角落里抽烟。
下面华哥他们也听不太懂,但曲调很激昂,大家还是胡乱拍手叫好。
此时,歌厅里的那两名男子却不约而同地对望一眼,有一个人来到宋义面前。
他递上一张名片,“你好,我是搞音乐的罗闻,能否聊聊?”
见宋义还是晕晕乎乎,另一名男子提醒道:“这可是歌王,《前程锦绣》听过吗?”
“大佬啊”宋义猛然想起罗闻是谁,乐坛教父”罗闻也是逃港者,他是第一个将港乐变得登堂入室,也是第一个把港乐带到世界的人。
罗闻一生桃李满天下,像在乐坛有所建树的关淑怡、容祖儿、郑伊健、陈小春、谢霆锋、twins、郑伊健等,都曾拜在罗文的门下。
70年代的逃港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内地知青。这批人跟之前的农民不同,
他们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过去后直接带动了香港的文化发展,其中就包括著名作家倪匡、“乐坛教父”罗文、“金牌编剧”梁立人等。
早期的香港电影界没什么会作曲的人,配乐通常是用凤阳花鼓、黄梅戏的调子充数,罗文、梁立人这批人过去后,香港的音乐、影视才慢慢发展起来。
“歌很好听,谁写的?能否合作?”罗闻满脸笑容,春节捡到宝了。
宋义正手忙脚乱找笔和本,准备索要签名。
听到罗闻的话,他迅速停下动作,脸上又露出了职业性的微笑。
“我写的,卖的话你们出多少钱?”
......
“每平方尺要800块,去年还是600块,你们抢钱啊,怎么这么贵?”一个老年男子愤怒地质问。
香港房价是按平方尺计算。
“爱买不买,不买的让开,来,后面这个靓仔,你是帮谁排号啊,买房的人呢?”
香港炒楼真正成为一个行业,大概是从美孚新村开始。
1960年代中,美孚石油公司眼见大批新移民涌港,加上经济起飞,市场对房屋需求加大,便将荔枝角油库改建成庞大的住宅新村。
可惜住宅第一期落成时,恰好遇上香港动乱,楼价暴跌,美孚公司只好低价推出住宅单元。
不少师奶大婶组成炒房团,低价入手了美孚新村,动乱过后,楼价急速反弹,买了美孚新村的人赚大发了。
这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炒房可以挣大钱,于是纷纷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70年代,置富花园和太古城等大型私人住宅相继推出,更造就了一批炒家,其中不少就是从美孚新村移师。太古城推出销售时,由于楼价节节上升,炒楼者趋之若鹜,赚了个不亦乐乎。
80年代初,楼价已上升到市民无法承受的地步,但银行提供9成楼宇按揭,大小炒家只要动用1亿元,便在市场形成10亿元的购买力。
到了1982年,香港房地产市场崩溃,炒楼者乐极生悲,损失惨重。
以前火爆一时的知名楼盘,如愉景湾早期的别墅,沙田第一城的住宅等,都成了炒家的滑铁卢。
当时很多炒家在报纸上登广告,低价大甩卖手头持有的房产。在1982年到1984年地产低潮中甩房的炒家,有人最终退出,也有人咬牙坚持到市场新一轮爆发。
阳春3月,宋义终于度过了试用期,拿到了工作证明,具备了贷款买房资格。
宋义知道香港和大陆的房价最后涨到了什么程度。
前世,就因为住老婆李欣的房子,宋义受了丈母娘一辈子的气。
哪怕宋义自己也承担了月供,但在老婆面前却永远抬不起头来。
这一世他不想重复前世的悲剧。
“我给自己买,先来两套。”宋义走上前,声音里充满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