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官字两个口(2/2)
一个胡姬褪去他的上衣,袒露其背,把一双小粉坨压上去慢慢揉。
另一个掀起短裙,盘坐在其胯,缓缓摇动。
土皇帝节度使大人、当朝宰相的亲信幕僚,享受的待遇,当然强过外头群狼环视、僧多粥少的大棚戏。
两人密谈,四个貌美胡姬专门伺候着,还有什么商量不出来的?于是皆大欢喜!
半个月内,阻塞在潼关以东百余里地的流民,基本都被驱赶实边去了。
朝廷上下,弹冠相庆。
僖宗地的声望,难得地起色不少。
内外对田令孜的诟病,也跟着少了许多。
朝臣派系、内侍外臣、君臣关系,似乎空前融洽。
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他们一致忽略擅动兵戈引发边患恐慌阴影的罪魁祸首,不遗余力颂扬天子仁政。
以卢携为首的朝臣吹捧说,此举堪比河湟来归意义,提议给僖宗加尊号“英武”。
僖宗即位,群臣就已上尊号“圣神聪睿仁哲明孝皇帝”。
要是再加,还真追平他老子懿宗“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十二字尊号了。
僖宗倒是动心,田令孜暗地规劝:“加尊号就是为了表功名德,定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全国颁布诏书,同时举行大赦……到时候,就牵出如何封赏李煊的事儿来了……”
于是,比宣宗辞河湟来归之功更加冠冕堂皇说辞,就出来了:朕抚万民,固边实防,份内之事,无意贪功……
又是一片谀颂之辞,就差把僖宗捧作尧舜再世。
“阿父,今番入帑几何?”僖宗却对做什么尧舜之辈不感兴趣,喜滋滋回到寝宫更换球衣,问起生意收益。
当皇帝这么些年,首次觉得上朝也是有点乐趣的,心情一好,自然关心点感兴趣的事。
否则以他挥霍本性,还当内帑是搬不空、用不尽的金山银山,不愁没钱花。
“官家果真长成矣!”田令孜一阵哽咽。
那个欣慰啊,就差抱住这孩子来一出喜极而泣!
多有出息的孩子不是?不仅懂得皇权排他性了,还知道要多多捞钱唉!没白费心机培养啊!
当然是一五一十将收成报上:
加捐、增税,一年可得钱数十万缗。
数万流民充十万,单是钱粮就各二十万,农具、耕牛、种子费用还可以忽略不计。
真正拿到耕地、草场的豪门大族,获得五年免赋税的特权,进奉超过五十万缗。
也就是说,把几万流民从潼关东面驱逐到李卓远控制区,这对假父子净进账超过百万缗,几乎是如今大唐岁入的六分之一!
就算是仗着皇权变相打劫,都没这么容易吧?
抄没长安商贾宝货入帑,虽宰相以下官员都不敢议论,但坊间恶毒的窃议、诋毁,那是难以计数,烦不胜烦哪有此番名利双收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