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唐武功不是盖的(2/2)
虽说无法将全堡撤走,但足以把妇孺、重要物资顺水转移东归长安。
“公子,朝廷尚且无能为力,吾等……”
贺宁拧着脖子,有些激动。
有国才有家,乱世人不如太平犬的道理,他还能不懂啊?
“呵呵!世叔,江河日下,况且是我们身处如今困境。
“你们能为无爵无禄的李家、程家,每年筹谋到粮二千石、钱五六千贯。
“已是难能可贵……
“只是,若某日再有一次长安陷落,我们将流离失所,进退失据……”
李卓远暗暗窃喜,自己下的套子眼看有效了。
不先谋一隅,还能谋一域、谋全局?
他急于将这李家堡子,牢牢捏在自己手中来。
不是不谙世事的愣头,不会以为仅凭少爷身份便可颐指气使、万事大吉。
“那公子欲若何?”贺总管肃色问。
“古人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我们可名义上修筑莲花台礼佛,实际上构筑堡垒。”
李卓远胸有成竹,将手中画纸递上。
他所画的那些工事,都是莲花状棱堡,稍加掩饰不愁外人不信以为真。
虽说棱堡不是后人以为的那样迟至明朝才出现,而是宋金之际便在一些依山而建的险要处就已出现。
但这时毕竟还是残唐,距离中华史上濒危的五代,还早着呢!
这二位一道拿着横看竖看,竟然都是一副识货的行家里手神态。
“公子可计较过钱粮、人力?”
何总管看着、看着,阴沉、凝重的神色,有些活络。
“世叔!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卢都氏欲筑城,正准备大举进行奴隶易货。
“健壮者为他所取,羸弱者或作赌资。
“何不容小侄借赛事一试?”
李卓远谦恭地说,不露行迹地观察二人神色。
无论是贺总管还是程管事皆沉默,令李卓远又有点忐忑了。
都道煌煌大唐诗歌璀璨,事实上铸就盛世的是武功!
都颓势到如此地步了,两位只不过富裕人家的总管、管事,对于兵略造诣如此之高。
谁人敢说,来自后世就一定“盖世无双”?
能引为助力的,何苦化为阻力?
配合默契者,无需言语交流,眼前这两位老狐狸就是这样。
他们一起拿着图纸,指头来回掐掐图上线条,再举目来回打量后山。
眼神在对视时,变幻莫测,似心动、似忧心忡忡。
以他们修筑李家堡子的修为来看,大概是在估算工程量、筹划用度、权衡利弊。
李卓远心中虽然感慨大唐武功之深厚,但表面依旧是一副淡定神态。
抱定了势在必行的念头,容不得他们反对。
大不了“恢复”部分李煊那小祖宗无赖秉性,撒泼耍赖就像玩“草场演兵”那样。
东风吹战鼓擂,看看到底谁怕谁!
你唐人武功盖世,还能逃得过“孙子”兵法?
肯放下身段来个先礼后兵,那是为了长远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