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密议(2/2)
宇文芳继续握着朱满月的手说:“姐姐问到点子上了,那面具人本事那么大,又劫持的是当今皇帝,提出来的交换条件自然不会是易与的。但此事的关键不在这里,只要他来与朝廷谈条件,我们便有了营救小皇帝的机会。既然不是易与的条件,自然就须讨价还价,谈判的时间越长,救回小皇帝的机会就越多。朝廷只要在作势受其要挟屈尊降贵拖住他,并非真的要满足他的要求。”
“嗯,芳妹这才是有见识的,”杨丽华说,“此刻天元大皇帝和四位辅臣正在前庭秘议此事,相信他们自有对策,满月姐姐且放宽心吧。我召你们三人来知会此事,首先因为衍儿是满月姐姐的亲生骨肉,必须首时获悉;其次芳妹智勇双全,与会此事必有裨益;第三,月仪妹妹是个口无遮拦的,若不亲口告知并加以训诫,只恐会将此事传遍**……”
陈月仪听了吐了吐舌头不敢应声,杨丽华接着说:“不叫乐尚妹妹是不要她跟着担心,她现在最要紧的是保重身子和龙种,她是个心思重的人,不能让她知道了,你们也都要对她严守秘密。”
天台大成殿又陷入了寂静无声的状态,宇文赟失神地望着四个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的辅臣。突然,跪伏在地的长孙晟抬起了头,眼神里似乎带着赌徒最后一搏的光芒,他紧张地说:“大皇帝陛下,可否容微臣一言?”
宇文赟的视线立刻从四大辅臣身上收回,如同发现了救命稻草似的紧紧盯住了长孙晟,急切道:“快说!”
长孙晟受到鼓励,定了定神,跪直了身体说:“微臣推测那面具白衣人的目的是为了找某些前齐兰陵王相关的物品。”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宇文赟忙问:“何出此言?”
长孙晟已恢复了冷静,从容道:“微臣得此推论基于三个原因,首先,白衣人所戴面具就是传说中前齐兰陵王的银质面具,可证明此人必然与兰陵王有某种渊源,甚或就是兰陵王本人,他并未死……”
见宇文赟微微点头,长孙晟继续说:“其次,白衣人在校场劫持了冯风,而冯风与兰陵王也大有瓜葛,他本人也长得酷似兰陵王。”
宇文赟急不可耐地问道:“可他何故劫持小皇帝?小皇帝与那兰陵王有甚关系?”
长孙晟答道:“大皇帝陛下容禀,这正是微臣所言的第三个原因。小皇帝陛下在冯风被劫持后返回宫中,命人将冯风的所有物品都收到了正阳宫内。那白衣人为何劫持了冯风后去而复还?微臣所料不错的话,必然是为了冯风物品中某些与兰陵王密切相关的东西,他必然先来过天台,在冯风住处寻之不见,转而前往正阳宫的。”
李穆插嘴问道:“那白衣人却是如何知道冯风物品皆在正阳宫的?”
长孙晟闻言不禁语塞,好像突然发现了自己并未将这一节推想清楚,不免慌乱起来。此时一直肃然的杨坚对宇文赟一躬身,说道:“臣请立即盘查天台昨晚当值的内侍、婢女。”
宇文赟虽不明何意,但知道这位首辅大人已经有了定见,便回头看了一眼赵蒙恩,赵蒙恩当然明白他的意思,立刻从大殿后门出去召集相关仆从去了。
不待宇文赟开口询问,杨坚已解释道:“臣以为长孙晟的推测颇有道理,那白衣人必然是从天台的某个内侍或婢女口中逼问出了冯风所遗物品的下落,此刻立即追查天台内昨晚当值人等即可证明此事。”
宇文赟明白了,便开始急切地等着赵蒙恩返回。长孙晟则松了一口气,感激地看了杨坚一眼,同时心里也暗骂自己心思不够缜密,思路还没想透就贸然承言,险些弄巧成拙了。
不一会儿,赵蒙恩带着两个内侍头目,抬着一个人从大殿后门一路小跑的进来了。赵蒙恩抹着满脑门子的汗水,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已宇文赟禀道:“这是昨晚当值的小内侍莫九,刚才就发现他在靠近天台东门的花丛里昏迷不醒,可想尽办法怎么也弄不醒他……”
众人都去看那个被抬进来放在地上不省人事的内侍,看上去很年轻,仿佛在熟睡中,不像受过什么伤的样子。宇文赟忙站起身来吩咐道:“快取冰水来!”
却听燕骏说道:“陛下,臣以为他是被那面具白衣人封了穴道,冰水也激不醒的。”
“那怎么办?!”宇文赟喝问。
“臣略通点穴之术,可尝试为他推拿解穴。”燕骏答道。
在燕骏的全力施为之下,那叫莫九的年轻内侍终于慢慢恢复了神智。燕骏却暗暗长出了一口凉气,昨晚他也是被那白衣人点穴放倒的,若非他身负武功且也有一定的点穴功力,恐怕也会跟这个内侍一样还在昏迷中。那白衣人的手段着实深不可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