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伽罗城的崩塌(十一)(2/2)
这一次的分兵推进,绕过了伽罗城,而是直接推进整个西域的大后方。
西域三十六国的大部分军事力量,粮草辎重,士兵和武器等都齐聚伽罗城。
因此晋国大军一直都是长驱直入,没办法,西域根本就没有力量阻拦晋国大军。他们的力量都在伽罗城。
“陛下有令,三军将士便宜行事,各路大军一举凿穿西域三十六国,而后速速饮马示剑城。首位抵达示剑城下者,可为军中三年冠军候!”
密密麻麻的军部文书宛如雪片般的抵达西域各路大军,向各路大军传递朝廷的最新旨意。
谁先抵达西域三十六国与安息帝国接壤的示剑城,便可以军中三年封侯冠军候。
君,帝,王,候,公,晋国的五等爵位。
由于晋国立国尚短,所以五等爵位中,帝只有一人,北静帝耶律静。王亦是只有一人,则是镇国王虞垩。君位没有,候位也没有,倒是公爵则也有一人,文德公方孝儒。
晋国立国太短,国家尚且根基不稳,自然而然的无功可封。有爵位者不过二三人而已。
因此,军中三年轮转冠军候的意义则是非常重大的。
一方面是鼓励三军将士勇往直前,提升士气。树立军中典型,树立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一方面则是地位日渐提升的武将系统和盘根错节的文官系统的一次博弈。
一次伟大的政治博弈。
文官系统压制武将系统数百年。若不是黄逸生横空出世,起兵靖难,夺取了皇位。武将系统仍然还是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任由升斗小吏宰割羞辱。
新朝难封,如果军队体系中有一个常设的二等爵位。这可将会大大的提高新朝武将系统的地位,从而更加进一步的打压文官系统对朝廷的钳制和制肘。
当然,提高武将地位也只不过是这场战争的一小部分目的。
重要的还是转移国内矛盾,扩大国家疆域。
却说示剑城的来历。
西域三十六国自古以来就要和安息帝国做生意,换取草原蛮荒深处的战马,食盐,羽箭,铁器,丝绸,粮食等必需品。
而示剑城,则是安息帝国和西域文明连接的唯一通道。
古老苍茫的天山通道上,蔓延无尽的大山大川。
示剑城,是一座驻扎在连绵无尽的天山尽头上的军事重镇。
安息帝国扼住西域三十六国的经济命脉,随意的收取扣押三十六国商旅的税收和财富。
没办法,示剑城镇守着天山通道,控制着西域三十六国的进出。如果不走天山通道,那么西域三十六国只能走蓝盛国,走海路,而后借道通古斯帝国进入蛮荒草原深处。
安息帝国对西域垂涎已久,此次晋国进军西域,恐怕安息帝国也会趁此机会陈兵示剑。
甚至还会和晋国大军发生摩擦,导致安息帝国进军西域。
因此,为了这场西域战争的最终胜利。
晋国必须前往天山通道,堵住安息帝国入侵西域的必经之路。
因此,饮马示剑则关乎着此次进军西域的胜利与否。
……
晋国大军大规模的进军西域诸国,大军一路上势如破竹,不日间便凿穿十余个国家,连下大城数千座。
西域诸国一座座城池都自动瓦解,毫无抵抗。
这些城池的主人,都是一个个自古以来的贵族阶级。这些贵族们响应伽罗城的呼唤,则率军前往伽罗城。
如今西域诸国只剩下一片片衣不蔽体,苦难深重的百姓黔首。
这些百姓黔首们茫然而又麻木的看着晋国大军耀武扬威的进入他们的城中。西域三十六国常年以来都是混乱不堪,各国的生存资源有限,因此城头更换大王旗并不是一件什么新鲜事。
百姓们早已麻木了。
所以,一个令人深思的弊端出现了。
西域诸国没有抵抗。
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反对晋国的入侵。
当然,不反对也不欢迎。甚至是不在乎,因为之前的西域诸国的统治阶级对黔首百姓和牧民都压榨剥削的太狠。
导致所有的黔首百姓和牧民对这片土地没有归属感。
这些人不但辛苦劳作一生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不说,就连死后的亡灵世界都要向贵族老爷交钱,方能进入天堂乐园。不交钱则会成为冥河亡灵,永不超生。
……
天方神城。
黄逸生每日都收到来自前线的军报。
前线的军报不但有各级西征军的将领所呈,还有各路政工部对立功兵卒,兵士的土地分封和安置。
苍茫天地间,密密麻麻的奏章宛如雪花片般的送入晋帝国的核心。
黄逸生通过奏章,他看着各路西征大军的进军进度,以及各方的粮草军备。
黄逸生默默无言。“这场战争,是时候结束这场闹剧了。伽罗城,该覆灭了。只要一举覆灭伽罗城,粉碎西域各国各族的最后希望。届时,一统西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