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伽罗城的崩塌(三)(2/2)
然后实现开疆拓土,封邦建国的大业。
……
伽罗城。
自从前些日子来了一个蓝盛国的第一勇士,而后西域三十六国的陆陆续续的一些散修,炼气士,侠客,武修也渐渐的聚集伽罗城。
在皇帝黄逸生的授意下。
大晋西征军,接着又在小城日喀则的旁边,铸造了二十三道小城。
每一座城都有二十里方圆,可以驻扎囤积百万兵马将士。
而且这些城池,都是西征军所抓捕的“民夫”们所建立的。这些民夫,其中也有武艺高强的大侠,也有赫赫威名的修仙者,更多的则是西域三十六国的海量热血男儿。
这些人,怀着远大光荣的梦想,最终来到的晋营,成为了苦哈哈的一员民夫。
而后这些民夫们做梦都想不到,他们最终居然在伽罗城外提炼药石,铸造攻城重器,开山采矿(提高西域就业率),挑水做饭喂马。
更是修筑城池,剖造房屋,打造工业基地,学习科学文明知识……
数十年以后,曾经的一位西域热血男儿。
此时的一位蹒跚老人,他望着墙上的游标卡尺和佩刀陷入了沉思。
老人抚摸着游标卡尺,他颤声道:“那场战争,我最终还是活下来了。死的人太多了,楼兰古国都差点亡族灭种了。伽罗城下,死的人太多了。西域三十六国自己也杀,晋国也杀。所有人都杀红了眼。那个疯狂绝望的年代……”
“幸好这把尺子救了我。开战前我就被抓捕了。被抓后,晋国军士教受我们基础建筑学科,自己脑瓜子灵性,率先学会了使用卡尺。因此我对大晋还有点用。若不是这把尺子,恐怕我也会成为苦力民夫,最终会被西征军填沟壑吧!”
二十三座二十里方圆的小城。
加上日喀则。
一共二十四道城池,共同把伽罗城围的水泄不通。
每一座城池都能屯兵百万,刚好能够全部容纳整个西征军的全体将士。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着。
晋国对伽罗城的围困,也渐渐的形成了泰山压顶之势。
整体上,陷入了对峙的僵局,实际上还是有零星的战争爆发。
西域三十六国的援军们远道而来,他们遥远就能看见那苍茫大地上的亘古浮岛。
更能看见浮岛四周的二十四座小城,把伽罗城围在了中央。
为了进入伽罗城,于是援军们便只好攻击晋营,突破封锁,进入伽罗城中。
在“贡献”出数万或数十万的“民夫”以后,在黄逸生的授意下,西域援军们最终还是进入了伽罗城。
战争永远都是政治的捷径。
西域三十六国承平久矣,国内国外大大小小的烂摊子一大堆。
宛如无头线团般,根本无法治理。
唯有通过战争和杀戮,从根本是消灭传统的西域本土文明。全面促进科学化和晋国化,最终才能实现政治上的长治久安。
黄逸生站在政治的角度上考虑的这场战争的目的,所考虑的根本就不是一座伽罗城的归属得失。
而是考虑怎样通过战争,使得西域文明一举成为过去史。从而奠定晋国对西域的稳定统治和文明同化。
乾坤殿。
黄逸生轻轻的敲击着扶手,他稳坐在无极大位上,任由文武百官朝拜。
户部侍郎散益生又是老生常谈,天天向皇帝抱怨西征的耗费。
国库的消耗和天下税收的艰难。
而且还有一大帮勋贵元老出来抱怨,说自西征以来,月供和份子钱也是越发的稀少。堂堂帝国元老,一方王侯,居然连个家眷都养不起了。
而同时,吏部和工部也出来抱怨。说是天下某地灾荒,民间欠收。甚至还易子而食。
可是让这一帮子说出是哪个地区在闹饥荒和天灾,这帮子大臣立马支支吾吾,胡言乱语。
黄逸生心里清楚,自从西征军起兵征伐西域后,被旧朝压制了数百年的武将系统也终于扬眉吐气。
真正的成为了帝国参政决策的一员,成为了帝国的实权派。
有了和文官系统分庭抗礼的底气和实力。
文官系统自然是纷纷嚷嚷,想再次把武将系统排斥出政堂,只希望他们是帝国的看家狗,而不是帝国的座上宾。
因此,朝廷各大部门一直都在上奏弹劾西征军,恶意拖欠和停止西征军的后勤补给。
甚至还有情绪激动的文官当朝讥讽皇帝,咒骂皇帝。认为皇帝好战喜功,是桀纣之君,自取灭亡。
“陛下,我们地球人团体愿意一举平定伽罗城。让西征军早日凿穿西域!”这一日的早朝,左相党爱国眼见朝廷上各方文武百官又要闹腾不休,于是立马越阶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