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实业领袖(四)(2/2)
“中堂大人能这样做,真是大清之福,百姓之福!其实我在写那封文书的时候,是故意将预期写得那么生硬的,还有后半段写的那些事也是故意写上去的,后来我将文书递上去之后,我就有些后悔了,我觉得写得过于梗直,没有留一点余地,我想一定回激怒中堂大人的。但是我后悔也没有办法,文书已经递上去了,后来我也想开了,事情已经生了,再去想它也与事无补,不管中堂大人看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都接受无怨无悔。所以,自从文书递上去之后,我就一直待在这个下客栈里,等候中堂大人的落,没想到我等来的却是你,真的让我很意外。”
“张先生,其实您根本不用担心,父亲是一个爱才之人,如果你真的有真才实学,即使你再怎么得罪他,他最多就是不用你,他永远都不会去伤害一个有才华的人。”
“是啊,以前我听说中堂大人爱惜人才,只要是人才他都能够才尽其用,开始时我还有些不相信,现在我终于是叹服了,中堂大人的胸襟之宽广另我非常的钦佩。”
“其实,父亲最终相信你,你过去的一段淮军庆字营军幕文书的经理也是帮了很大的忙的,就因为这段经历,父亲当你是自己人看待,即使你犯错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不可饶恕的错误他都能容忍的,何况父亲又是真的爱惜你之才能,父亲也只是初始时非常的生气,慢慢等他情绪平复下来,他就想通了,就再也没有责怪您的意思了。”
张謇显然很是激动,心情久久的都不能平静,他的面色开始红润起来,激动得查点泪水就要流出来了。很久之后才喃喃的道:“恩相大人待我真是宽厚之致,我万死也难报其一。”
“张先生不要过于激动,是因为您有才能父亲才会如此看重你的。我的工业区那面现在急缺一个在招商引资和总体规划管理方面的人才,现在张先生来了,一下就解决我这方面的困难,不知道张先生愿不愿意屈就来帮我管理工业区?”我问这话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是有一点点小小的紧张的,我怕他会拒绝。
“我这些年来一直都在漂泊,我一直都在寻找富强国家的出路,也做过很多的尝试,早年追随筱轩公,想通过军事救国,然多年努力终是失败。筱轩公病逝之后,我即回家一边潜心读书,一边也对西方的家史我也做了非常详细的研究,我现西方军队之所以强大,贸易之所以如此达,一切都是由他们先进的现代工业展所推动的,可以说是工业的展推动西方社会的进步。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要想富强起来,也必须走展工业的道路,也即实业救国,只要我们民族工业展了,其他的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张謇滔滔不绝的给我讲解他最新悟到的救国理论。
我却是有点纳闷,在我的记忆中,张謇真正提出实业救国论还需要再过七八年的时间,他真正开始办实业的时候也是在**年之后。怎么现在他就会有这么完整的一套理论了?难道他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提出了实业救国论了?
最我也不去想这些东西了,不管他是什么时候提出实业救国论的,只要他愿意帮助我们展民族工业就可以了。于是我问道:“张先生您还没有回答我是否愿意帮助在下呢?还望张先生给个明确的答复。”
“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我当然是非常愿意的,只是,我也有难言之隐,我们张家世代务农,我父亲一直的愿望就是我们兄弟几个能够走上科举正道,光耀门楣。所以为了完成父愿,我从小就开始刻苦读书,然张某愚钝,直到三十二岁时放考的举人,光绪十一年(1885)至今仍然没能通过会试。父亲还一直在敦促我,要我一定要考得进士,父命不可违。所以……”
“无妨,您留在这里做事,和你上竟会试是完全不相冲的,天津离京城咫尺之遥,又有火车相通,平常您可以在我们这里一边做事,一边复习功课,这样您的生活也可以有个保证。科举开始之后,您要去参见会试,抬腿就能到,此不是美事哉?”其实我心理是清楚的他最近两年是没有考取功名的,好像只有到了光绪二十年的时候,才中得头名,那还是因为翁同颌要着力拉拢他才亲自给他定的头名。现在翁同颌要是知道你已经被我们招揽到,第一名肯定是没戏了。
张謇仔细的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于是点点头道:“既然如此,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时隔几年之后,我又能到恩相的手下做事,真是如一场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