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暗战(九)(1/2)
在天津收受了大量钱财的恭亲王高高兴兴的回京去了,回到京城的府中他立刻奋笔急书起草了一份奏折,将在天津所看到的工业区的实际面貌基本如实的写了下来,并且对那些言官弹劾我的罪名,一一进行纠正,并且同斥那些罪名全是莫须有的罪名,全是污蔑,应该追究那些言官的诽谤诬告朝廷大臣的罪名。(全文字小说阅读,尽在文.学网)
这份奏折到达朝廷的时候,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立时使整个朝堂都炸开了锅。清流党人反应最是强烈,翁同颌通过他的学生知道这份奏折内容的时候,气得暴跳如雷,家里的古董花瓶可糟了殃,成为了翁同颌的出气筒,翁同颌气得跳脚大骂恭亲王不是东西,还说什么我翁同颌都还没有和你算帐,你倒先阴起我来了,咱们走着瞧,等我官复原职的时候,看我怎么收拾你!
之后翁同颌立刻召集一些还能使唤得动的旧部到他的府邸开会,事情已经闹到这个地步,他也不怕有人弹劾他结党营私,公然拉帮结派挑起党争了。自从那次会议结束之后,弹劾恭亲王玩忽职守,蓄意包庇我的奏折一份份的飞到了朝廷,飞进了军机处。
猛然间斗争突然升级,由原先的亲北洋派与清流派的一对一pk变成了恭亲王党与亲北洋派联合围殴清流派。虽然是二对一,但是清流派仍然没有多少畏惧,他们这帮人在治国方面也许是差了一点,文人的傲骨却是有的,也有着一股执着劲,一时间也能与那两派战个旗鼓相当。
太后和皇上是彻底没有了主意,自古历朝历代都有御史言官,这些人的实权不是很大,但是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弹劾朝廷大员,相当于监察部门,朝廷也缺少不了这样的官员存在,他们的存在也有其有利一面,这些人能够很大程度的约束官员的贪墨之风,对朝廷机器的健康运转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每朝每代的当权者都尽量的保护这些御史言官,即使他们做错一些事情,只要不危害到朝廷的统治,也会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般不会轻易的治御史言官的罪。这样就慢慢的形成了一种制度,虽然御史言官们官职品级一般都不高,可是他们却可以毫不畏惧的弹劾当朝一品大员,如果这些御史言官再被一些人整和起来抱成团,那将是一股非常另人畏惧的力量。
如此多的言官上奏折,太后和皇上也不得不重视,也不好完全站在恭亲王一边,只能这么僵持着。最后太后无奈只能下一道圣旨,让父亲上一道奏折,说说对这事的看法。
父亲接到圣旨之后,毫不犹豫的写了一道奏折,先将我这几个月所做的一切简单的陈述了一遍,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我所做一切的肯定。其次是略微的指出我的一些无伤大雅小缺点,比如做事有些卤莽,经验缺乏等等,但同时又指出这些毛病都是可以弥补的。又说目前我大清极度缺少能办洋务的人才,培养一个洋务人才不容易等等。间接的表露了自己的观点,核心就是说我有犯错,但是大部分是好的,那些言官说的那样罪不可恕,只要随便给点惩罚,让我记住这个教训就可以了。
同时父亲也让我亲自上一道奏折,为自己所犯的小错误请罪,请求朝廷处罚我。开始的时候我是很抵制这么做的,我觉得没必要这么做,如果朝廷借着这个机会狠狠的惩罚我一下,我岂不是有苦说不出吗?可是父亲一直坚持让我写这道奏折,我没有办法只得从命。
收到父亲的奏折之后,太后的心里总算是有底了,原则上可以惩罚,但是一定要小惩,最后太后给了还在互相争论不休的双方各五十大板,无论恭亲王与亲北洋一方,还是清流一派谁都没有讨得好去,双方的领头任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训诫。虽然同时受到处罚,但是胜利者还是清流一派,能参得当朝好几位一品大员和他们一起受罚,也是一件非常难以办到的事情。
不长时间之后,朝廷对于我的处罚决定也下来了,仅仅是罚俸半年,真是轻的不能在轻的处罚了,这件事使我高兴了好几天。
正在我高兴得有点得意忘形的时候,一件不好的消息传来了。翁同颌竟然成为了内务府总管,专门负责督造圆明园工程,那可是一个肥差,不知道他背后使了多少银子才弄到这个差事的。
接到翁同颌出任内务府总管一职之后,父亲就紧急的召集了北洋的几个主要人物开会商议。我从工厂那里急匆匆的赶到签押房时,其他人都已经都到了。我走进去道:“爹,给您请安。”
“恩,坐吧。我找你来什么事情也已经知道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