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自然之道(2/2)
脸上闪过一抹苦笑,孙国锋无奈道:“你这个问题算把我问倒了,我只能告诉你,自然之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领悟了就是领悟了,未领悟就是未领悟,至于领悟多少,完全是一种感觉,没有任何经验好讲,就像你已经领悟了自然之道,我现在问你具体领悟了什么,你能回答上来吗?”
陈文志微一思索,不禁呆住了。他发现自己只知道能晋入那种奇妙境界,至于领悟了什么根本不知道,自然更说不出来。
看着陈文志茫然的神色,孙国锋笑道:“说不上来吧?不过我虽然不能具体告诉你怎样才能领悟更多,但却可以给你指明一个方向。要领悟自然之道,我认为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将心境磨练至圆满无暇的境界;其二是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但无论哪一种途径都和心境有关,因此我觉得对自然之道的逐渐领悟也同样和心境有关,也就是心和自然不断的契合,倘若能完全契合,那应该是自然之道已完全领悟,也许那时就达到传说中的天人合一的武道至境了吧。”
“天人合一的武道至境!”第二次听人提及,陈文志心中不禁涌起无限向往,“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憧憬了片刻,念头一转,陈文志问道:“孙大哥,我的心境尚未达到圆融无暇的境界,那我领悟自然之道应该是通过第二种途径,但我却并不知道赤子之心是什么,它和第一种途径有什么分别吗?”
陈文志对自然之道可谓是一无所知,仅听铁傲提及过想领悟自然之道就需要将心境练至圆满境界,但现在自己的心境还远未达到,却莫名其妙的领悟了自然之道,可又很不稳定,曾有两次因心神失守难以保持那种奇妙境界而身陷险境,现在孙国锋突然说出一个赤子之心来,陈文志极想弄明白这个赤子之心是否能让自己一直保持在那种自然之道的境界中。
孙国锋闻言,油然道:“当然有区别,圆满的心境犹如一面极为光滑的镜子,任何情绪,**皆不能滞留其上,仅能一滑而过,留不下半分痕迹;而赤子之心简单的说就是婴孩之心,极为单纯,犹如一张白纸,婴孩不懂世事,一切均发自本能,因此赤子之心讲究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一切随心而行,情绪一生立即释放,因此白纸仍是一尘不染。有些人一心追求武道巅峰,因此远离人间是非,专心修行,他们所取的就是保持赤子之心这条途径。不过二者虽有区别,但却可互相转化,以赤子之心领悟自然之道的人如要过问人间是非,那赤子之心势必要转化为圆满心境,因为一旦沾染人间是非,心中**杂念难免会增多,若一切仍随心而行,定会沦为世人所不容的魔头之流,但若不随心而行,便会因赤子之心难以保持而导致心境失守;而圆满心境转化为赤子之心最常见的便是返老还童。”
喝了口茶,孙国锋续道:“这两条路都能领悟自然之道,但在领悟自然之道后哪一种途径进境更快就不得而知了。”
听完孙国锋这番话,陈文志终于知道自己若想以后不再出现心神失守的情形,只有将心境磨练至圆满无暇的境界。
这是半天没有说话的赵铁山忽问道:“文志,既然你是以赤子之心领悟自然之道的,按老不死的说法,应一切随心而行,你为何一直保持那种淡淡的表情?这岂不是对你更深的领悟自然之道很不利?”
陈文志苦笑道:“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领悟了自然之道,更从未听说过赤子之心,但是我知道若想保持那种奇妙境界心境就必须平和,因为我刚下山便因为心境失守而身陷险境,并且还毁了师父留给我的惟一遗物,自那时起我便决心时刻保持心境平和,而我觉得保持心境平和的办法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我一直便保持那种‘不阴不阳’的淡然表情了。”
“恩?”孙国锋闻言笑骂道:“小子,看样子你是怪老哥哥说话难听啊,所谓相由心生,一般人都是通过控制内心的情绪来控制面部表情,你倒好,想笑的时候不笑,想哭的时候不哭,通过控制面部表情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真是独出心裁,别具匠心哪!”
陈文志本想借机调侃一下孙国锋,没想到反倒过来遭到孙国锋一顿奚落,淡然神情顿时不见,一张俊脸红的想熟透的柿子,喃喃着说不出话来。
不料孙国锋沉吟了一下,却正色道:“不过你这个办法倒不失为一个磨练心境的手段,只要你的表情不变,就证明你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使之难以影响你的心境,如果有一日,你心中最关心的一件事发生了你最不愿看到的后果,你仍能保持这幅表情,那说明你离心境圆满已经不远甚或已经达到了。”
没想到孙国锋一番揶揄之后竟赞同自己的做法,陈文志顿时喜道:“真的?”
孙国锋看着陈文志满脸喜色,撇嘴道:“当然是真的,看看你,我只不过是赞同一下你的想法而已,你就喜形于色,这个样子离心境圆满差远了。”
再闻孙国锋的讥讽之言,陈文志脸色一变,喜意消失,取而代之的却是淡然之色,竟没有脸红。
“哎呀!”眼底闪过一抹难以察觉的赞赏,孙国锋夸张的叫道:“真是孺子可教!”
陈文志面不改色道:“谢孙大哥夸奖!”
孙国锋闻言,一指陈文志,愕然无语。
赵铁山见状,大笑道:“好!我和老不死斗了这么多年嘴几乎没有赢过,没想到文志初次见面便让老不死吃瘪,不愧是我赵铁山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