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江淮之间(2/2)
但就这个环境,就这个局势而言,这称呼就大错特错了。
周瑜立刻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陆逊,低沉道:“败军之将,怎敢称公?”
说来也是奇特,周瑜是最早跟着林凡的一批人了,辈分绝对够,但众文武被风言风语排了个次序,不管文臣还是猛将,里面都没有周瑜的份。
一方面,和周瑜本事的属性有关,说他是武将自然不是,说他是文臣也不绝对,能三能四便是不三不四。
第二方面,也和他自身立下的功劳有关,遍观周瑜生平,除了起先吴郡争夺水军都督之位时偶有亮眼之处,其他的时候,都是和众人一起分功劳,荆州之战就是分一分功劳,益州之战则根本没他的份,雍凉之战也是如此,后来北伐更是寸功未就。
本来功劳都不多,被众人一分,就更不剩多少了。
甚至有传言说周瑜名不附实,只是仗着和林凡的关系,以前当过林凡的书佐,才被林凡破格提拔。
种种原因,现在的周瑜名声不显,甚至还有负面的名望,由此,周瑜说这话也没错,陆逊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沉默不语。
半响之后,周瑜转过头来,对陆逊笑着道:“伯言,你可算来人了。”
陆逊之前被周瑜警戒过,纵然知道其中内幕,但现在也不敢声张了,装作傲慢的样子,不再和周瑜闲聊,大声道:“既然本将来到,就例行公事吧,主公令某为正,公瑾兄为辅,可有不服?”
这便是入戏了,周瑜此刻脸色也发生了变化,皱眉装作不岔,并不答话,半响过后眉头舒展,好似认命了,轻叹一声,“唉,岂敢不服”
“好,既然如此,就交接吧,反正此事众将都在,也不用再行通知了,从此之后,军中以我陆伯言为主,谁敢不服,军令论处。”陆逊威风凛凛,说话也大气。
周瑜将印绶等物交接,再嘱咐了几句常见的防备之处,陆逊也是不耐烦地摆摆手:“知道了,知道了,容后再议!”
周瑜由是归于下首,众将皆愤然。
陆逊坐在原本周瑜的位置上,随手翻看着典籍书册,了解军中形势,帐中旁人就立在下首,静静等着答复。
随着时间久了,性子就耐不住了,试想一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年轻后生,却要统领全军,众将皆是血气方刚之辈,能服才怪,各自神态有异,鼻孔朝天,做不服状。
等过了许久,陆逊才开口道:“情况已大致了解,若无事要奏,且先退下吧,对了,公瑾兄留下与本帅议事。”
众将还不愿走,尤其是吕蒙,就护在周瑜左右,被周瑜训斥才恋恋不舍出去帐外等候。~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