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绝非善茬的韩馥(2/2)
韩馥语塞,脸有愧色。迫于形势,韩馥不敢再阻拦袁绍,他写信给袁绍,表示支持他起兵讨董,这才让袁绍度过了最开始的难关。
然而袁绍还是比不上韩馥强大,不管是读过《三国演义》也好,还是看过正史也罢,大家都不觉得袁绍这个盟主太弱吗?袁绍虽然是关东联军的盟主但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威风。
事实上的确如此,袁绍一开始混的也是很惨,他的盟主也仅仅是名义上的,下面那些诸侯他根本就调动不了,别看王匡、张扬、曹操等人依附于他,可实际上只是盟友关系,并不是从属关系。他也没有那个实力调动别的诸侯,单单比较军队实力的话一开始他都没比曹操强到哪里去。
说的可能有些复杂,前文说的袁绍从者颇多,到这里就不行了,实际上这都是相对而言。
其实说到林凡大家都会明白,林凡也是依附于袁术,平时吆五喝六,为袁术马前卒,可若是扯到最根本的兵权问题,那就不一样了。袁术若是要强行调动林凡兵马攻打豫州,那真是要翻脸了。
就此而言,袁绍也无法召集别人一起对付韩馥,而袁绍相对韩馥还是弱了不少。
但袁绍也是趁机发展了一会,正好遇到韩馥的部将曲义反叛,韩馥交战却失利,袁绍就与曲义结交,这就是袁绍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比第一阶段好很多了。
还有第三个阶段,就是相约公孙瓒狩猎冀州,韩馥也是脑袋一热,在害怕之下,受了手下谋士的挑唆,竟然要把冀州献给袁绍。
就阴谋论的角度来看,这韩遂的几个谋士手下,必然是收了袁绍好处的。
袁绍经过了三个阶段,终于搞定了韩遂,总结着来说,韩遂并非善良之辈,绝不是本意让出冀州之地,他就是个瓜皮而已,用阴谋没玩过袁绍而已。
回到正题,众诸侯又回到了酸枣大营,韩馥的这一手掐断粮草,绝非明智之选。
君不见袁绍还在讨董的最前线,而韩馥却掐断了粮草供给,这让智谋之士看见,两人高下立判,韩馥此举虽得到了一时的好处,却失了人心,为日后的丢失冀州埋下了伏笔。
林凡这边,林凡见联军日散,也是时候回九江了,让周泰与三壮领导着步兵大队人马往九江郡赶去。
来讨董联军战了一年时间,以战养战,损失了不少兵马,但也收降俘虏了不杀兵马,林凡军兵马不减反增,单单步兵就到达了近万之数。
这部兵马让三壮与周泰带领着,赶回九江郡,就以周泰为主,三壮为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将这支兵马带回九江郡去,这两人都是稍有些鲁莽之人,不适合独自带领一军。
这支兵马可都是上过战场,杀过敌人的,算不上老兵,但也绝不是新兵可比的,林凡这才紧张万分,手中也是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了,为此,林凡将周瑜扔给他两,说一切都要听周瑜的注意。
只希望周瑜能出谋划策一番了,林凡还想着把周瑜带到身边好好调教调教的,现在却不能了。
另外,书信一封给张辽,让他带兵接应,应该无事才对。
你问林凡身为主帅,不带兵作甚?
自然是有要事去办,这才让步骑分开,步兵自回九江郡,而一千余精骑在马超的带领下,跟着林凡,星夜出了联军大营,往不知名方向去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