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六章 杜悠然(3)(2/2)
元日是金国公家宴,其后各宗亲相邀递余食传座。再之后数日。各家因上元将至,忙着制灯、做芋郎君、准备鹅头酒。直到十一日上,金国公才单独请吴放夫妇到府中宴饮。
吴放应下,傍晚时携妻入国公府。金国公嫡妻早亡,之后一直未曾继立夫人,故此宴是由金国公宠爱的如夫人常氏陪同在侧。常氏生性活泼。不时凑趣。这一餐饭的气氛倒也颇为轻松。
用完饭,宫婢奉茶上来。常夫人似是不经间地言及上元夜。又邀杜悠然一同移步检视节日用物。杜悠然欣然同往,余金国公和吴放父子二人单独说话。
金国公含笑看两人走远,放下茶盏,亲切问吴放:“雍州兵马使的继任人选可曾选定了?”
吴放斟酌了一下后道:“岳父的意思,是推举雍州司马李义。”
金国公沉吟片刻,问道:“我听说,李义和杜风好像走得挺近?”
杜风向来极得金国公信任,每每准其所奏,鲜见驳回。不过这次金国公似乎略有犹疑之态,吴放便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岳父对李义的才华确实多有赞誉。”
金国公不语,把玩了手上的银鎏金田猎纹酒杯许久,才闲闲问道:“你与新妇成婚数月,可还觉得合意?”
吴放不解,谨慎答道:“儿妇中馈女红无一不精,实为贤妻之选。”
金国公捋了下胡须,慢慢道:“夫妻情深固然好,但若因此而蒙蔽双眼,就不甚妥当了。子任,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吴放终于品出味来,于是道:“虽然岳父属意李义。但儿子以为,司马职权已类属文官,不复古意。兵马使身负统兵重任,李义一介书生,恐怕不宜出任。”大兴立国以来并不乏文官统兵之例,也出过不少儒将。吴放此言也不过是以此为借口,含蓄向金国公表明立场。
金国公果然对吴放的悟性深表满意,转而微笑道:“杜赵之族,固然声望着著。不过……子任,你须记得,在安西做主的永远是姓吴的人,也只能是姓吴地人。”
吴放低头受教:“儿子记住了。”
虽只是廖廖数语,但吴放已洞若观火。金国公已开始对那些望族有所顾忌了。想来也是,这些年高门世家常自恃身份,影响政事。金国公其志不小,日子久了,难免会觉得束手束脚。他想摆脱世族牵制也是常理中事。虽然吴放不知金国公是什么时候生出这样的心思,但既然知道了,他便不能放过这个机会。自那次谈话起,吴放不露痕迹的与杜风疏远,也有意无意的在金国公面前与杜风撇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