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鼎西南第七十七回贵州的新工业化(2)(2/2)
在原历史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英国皇家空军试制了世界上第一架俯冲轰炸机—SE5a,但由于在试验中被模拟对空炮火打得“千疮百孔”,因此宣布失败,没有继续进行研究。英国人并不知道当时低劣的技术条件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而随着战后飞行科技的大幅度改进,俯冲轰炸机将主宰机动战场的天空。英国人停手后,在20~30年代有两个新兴海军大国—美国和日本都为自己的海军不断研制俯冲轰炸机,因为对于水面舰艇这种相对较小、速度较慢的目标来说,俯冲轰炸无疑是最好的攻击方法。
在陆上,新兴的德国空军为了即将到来的“闪电战”也紧锣密鼓的研制用来支援陆军突击部队的俯冲轰炸机,这种新飞机称为“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德文缩写Stuka)。RLM(帝国航空部)于1933年正式开始进行投标。
最初的设计意图记载在1934年2月的“紧急计划”中(研制计划的第一阶段),当时为了开发Fi98样机和Hs1样机而于1933年先从美国进口了一架寇蒂斯“鹰II”单座双翼战斗机作为参考,因此最初的“斯图卡”被设计成一种具有空战能力的单座双翼飞机。(到第二阶段时,则将会在此基础上加入新的技术设计元素,即所谓进入正轨)研制工作于1935年1月进入正轨,参加竞争的有阿拉多、海因克尔和容克斯3家公司,但是使用的机身都是K47样机—由容克斯公司设计师赫尔曼-鲍曼在1933年设计。
Hs1就是亨舍尔飞机厂根据“紧急计划”而设计的。它是一种全金属结构的单座双翼机(仅在机翼后部和控制面上使用了布蒙皮)。飞机由一台650马力BM.26dd.CnG17机枪(位于机身发动机罩上)。1935年8月,头三架飞机被送往雷希林(Rechlin位于柏林附近)用作测试。在此过程中,有两架Hs1在作俯冲测试时坠毁(由于设计上的结构问题:飞机的荷载主要靠翼间的两根大支柱承担(机翼中央没有支柱,这是日后试飞过程中造成隐患的主要原因))。于是第四架原型机(Hs1V4)就被用于结构测试以及克服结构应变的测试,并且获得了成功。
最初的正式生产型号是Hs1A-1,她保留了第二和第三架原型机(Hs1V2和Hs1V3)所采用的气泡形整流罩,而不是第一架原型机(Hs1V1)采用的NACA{(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现被NASA取代}整流罩(用于星型发动机)。动力系统安装的是BM.26dd.CnW发动机油门开到最大,整架飞机就会发出尖锐的啸叫声,给敌人心理上以极大的震撼。可谓斯图卡尖叫的原型!实战中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西班牙内战和波兰战役中的卓越表现使这种已经转到二线训练单位的强击机重返前线。被德国一直用到1944年耗尽!德国空军一直未能找到一种合适的飞机来完全取代~~
而在本时空北方三雄也赶在1921年空军初建时就开始了对俯冲轰炸机的研制并与新式单翼战机一起得到了德国飞机业巨头容克斯公司的协助,并很快在19年第二次对苏战争期间投入了仿照斯图卡87的“秃鹫”式全金属单翼俯冲轰炸机并抢先装备了25豪米机炮和对人员杀伤式‘卵’炸弹,不过该机与仿野马的“天马”一样都是采用在当时过于超前理念赶早出有技术缺陷的战机,两者的毛病都出在引擎发动机和飞机的机翼上有严重缺陷!本来当时的意大利专家组已研制出了马力较小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更低和可靠性能更高的新型直列发动机引擎但三雄和其他穿越者出于对意大利的轻视和不了解拒绝采用!(其实是过分哈德粉对意大利的歪曲和不了解造成的!当时的意大利其实在世界已相当先进并创造了大量先进航空纪录和航空技术只是到了二战后因为发动机上的落后才被拉下就这仍保持了相当先进技术)而穿越者效仿德国狂热推崇V型液冷引擎所开发的仿英国“默林”引擎所开发的“麒麟”在高马力的背后是硒狌了可靠性、稳定性与生产性的先天缺陷半成品,在苏联战场明显‘水土不服!毛病百出’自身故障造成的空军伤亡竟远超过战损,这可真造就了空战史上的笑谈!从另一方面来讲三雄最关心的生产力低下反到是件好事!如果它生产量提高可能就意味着更多空军飞行员将瘪闷的死在飞行事故中而不是与苏军的空地拼杀中阵亡!后来采用德国技术制造的仿BD式引擎虽改善了不少,但因为需要高纯度航空汽油而得不到满足。经常战斗中“关键时刻掉链子”虽没闹到前作那样令人笑掉大牙!但数据上的1000多的最高马力从没达到过75%,再加上结构更加复杂,生产性和维护性问题更加严重,有些干脆就赖在地上‘罢工’了!结果就是留给苏联红军大量实物资料极大的发展了赤色空军的力量!老实说三雄的发展眼光并没有太大问题,选择的路也不能说是错的!但在具体执行上却过于追求武器的先进性,尔忽视了中国的国情和客观可操做性!很多项目开发根本无视当时的生产技术能力!对当时意法专家提出先开发技术成熟的双翼或伞顶翼都予以拒绝,完全倒向了当时走在单翼机最前端的容克斯,但后来的事实虽然容克斯最早开发了全金属结构的单翼战机,可他的设计成果却不合适三雄所希望的大功率和重火力配备!重型轰炸运输机还凑或~如果三雄早点放下幻想开发星型风冷发动机或者直接改用直列式低一些马力的引擎空战结局至少不会那麽残!(起码不会让那麽多经过特别挑选训练的飞行员未战先殒)而且他们对意法的轻视也明显影响了他们的正确决策,本来意大利的菲亚特、布雷达等公司派出技术骨干是个很好的研究机会,但当时三雄主要关心的是与意大利在海军战舰和巨炮鱼雷上合作对意大利航空业汽车装甲坦克上的合作没有重视,当时意大利本已研制成一种比雷诺坦克性能更好的轻型菲亚特2000但三雄就是执着于偏见还花大钱购买并生产老式的雷诺!法国的雷诺等公司本来也有不错的技术可以分享但三雄只是在枪炮领域进行了一定合作,对进一步飞机和装甲方面还是拒绝了!后来这证明是严重的错误
其实当时德国对外进行的很多军事技术合作都是出于实验性质也就是说更多的是出于为德军未来发展收集实验数据而非真正帮助合作方发展本**工,另外哈德门也高估了德国佬的外交节操。出于对白种人国家和协约国的情绪做怪(本时空的穿越者还是没赶上一战!只是多派了些民工去欧洲助战!所以后来中德反目除了经济纠纷和两国高涨的极端民族主义碰撞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也是协约国并在巴黎合会上向德国提出了索赔,之后的两国合作因为是美国出钱中国要人要工厂设备也被后来的纳粹宣传是低等黄种人趁势对伟大德意志的泻黩掠夺)在与中国进行深度军事合作的同时他们依然没放弃与苏联的机密军事合作,以至将中苏战场当成了检验自身技术和设计的实验平台,一边拿着中国穿越者提供的先进技术一边还对苏联军队提供技术支持(出于平衡双方的考虑而做为欧洲‘黄祸’思想的起源地德国政治家不希望看到有一个强大的异教黄种人民族势力有把手伸进欧洲的空间)在中德正式反目后干脆就把中方大量技术情报提供给了苏联!其中还包括中**队的通信密码(最开始本想请德国人提供技术教导结果被对方留下了后门)最后造成远东军事行动的惨重失败!
最无辜的就是三雄掌权后花重金派到欧美留学的法意研究生,其中很多人都在法国和意大利的主要军工企业中取得了比到英美德这三个明显人种歧视更重国家留学生更高的成绩就是因为三雄的国籍偏见而得不到重用!四处被排积四处飘流!当然最后这些人材的大部分都被招入王星的旗下给他的高端军工业增添了一丝法兰西和意大利的血统,一向鄙视哈德门的他也当然不会再犯德粉的错误!
眼下他还不打算在开金手指上做得太过,再说现在他手中只是缺少高级能量储备,就是不缺技术储备,比起那些因为基础科技不足还在忙于完善本方先进科技的其他穿越者,他所做的只需要慢慢完成根据的综合基楚建设和全方面人材培训就可以了!反正就是敌人拿出了什麽超前的技术他也能复制的出并在原有水平上加上一点,不把差距拉的太大!这样才让王勃感到有意思~~
在发现穿越者使用的都是德国的容克斯铝波纹蒙皮G.24/G.31改型轰炸/运输机,他马上就选则了性能与其相仿并在中国少有问津的福特4-AT中型飞机改为本军专用的轰炸运输机使用(奇怪的是本时空穿越者与福特合作的不少,但都是对他的汽车和经营管理方面有兴趣!却无一例外的对其坦克和飞机上成果选择性失明!要知道4-AT虽不如容克那样创造了一系列世界纪录但也是款这时还算先进的飞机转作轰炸机和运输机完全性能不俗!就连一向山东在技术上有所独立的山东方面轰炸机选用的也是容克斯G.31和容克斯F.13为原型改良!不知这算不算哈德心理作怪)王勃就没这种偏执虽说他不讨厌德国的一些出色设计但对于著名的“容克大婶”的前身他还是有些不感冒,再加上与正寻求与美国方面福特公司上的合作于是就下了100架的订单,经过生化人技术组的稍加改良后运行还算令人满意!但这还不够一方面本体在美国建立的通用动力公司已开始研发“波音247”另一方面为加强贵州的空中威慑力,他还命令欧洲行动组与英国汉德利*佩季公司商谈购买10架还在试验中HP.42*式大型客机(比正史提前了那麽两年)准备改造正重轰炸机使用,对于这种早期少见且载弹量巨大航程远更起飞能力强又质量坚固的大型飞机王勃已志在必得,虽说汉德利公司对讲未完成的新产品卖给中国一个西南军阀表示犹豫但在生化交涉组高明的谈判技能和重金诱惑下出于快速回拢资金考虑,已同意先出售三架眼下要谈的也就是如何交付的问题,不超过8月1日中国西南就将是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远程重轰炸机的势力(第一是苏联的TB-1和TB-2,北方三雄也搞过重轰炸机但没成功!只好用轰炸飞艇来代替)届时将无畏任何敌对势力了!至于其它有空军的势力王勃并没放在眼里,新北洋军自三雄垮台陷入北中国内乱后已四分五裂元气大伤并因大量工业基础不足以维持从前庞大的空军了!新生苏联虽在与三雄的战斗中取得了后的胜利但却也元气大伤,再上要面对西方波兰的不断入侵为守住好不容易抢后的乌克兰全境已将大部分精锐撤回西线并在中亚和远东地区进行了战略收缩,所以没占领远东和外蒙全境而是采取了扶持代理人,进行集中驻守要地的防御相当一断时间是不可能对东方有什麽大动作!至于国内其他穿越者势力都在不久的北方内乱中大出血伤了筋骨又忙着强地盘哪!不可能再有余力南下了!南京方面就是靠苏联的支持和外国的出售才拉起了支象样的空军缺乏后备力量和自身工业更不用放在心上!其他外国势力就更别提了他们的最新战机还在绘图中哪!就算有些意外——自己也可以动用点金手指~~
目前黔军在西南空中已没有够份俩的对手,鲁军主力已经受损又要忙于北方和冯军争抢陕西聪明点就不会来啦!就算敢来凭改进型的波音218大队也足够收拾了!眼下空军需要面对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地面部队清除敌对地面火力!因为三雄的改革中国的工业能力比原历史中有了相当提升北方的大乱又让大批武器散落,就是西南这种穷地方的军阀也有了不少的重火力,经过对重庆鲁军的战斗经验表明要想想要在减少伤亡下快速节束战斗,就必须提供相当有力的空中支援(前几次对鲁军大胜主要缘于他出动了手下的大部份主力亲卫队!但以后的战役出于锻炼新练部队考虑就不可能在轻易大规模出动生化兵团了!)根据这次突袭川南强夺重庆的一系列战斗数据来看以福特4-AT中型轰炸机对付这些小目标有些浪费,而以波音218、‘骆驼’和‘斗鸡’那样以高空灵活性见长的高速战斗机执行这种对地任务也有些不适应,比较了数据统计后他就倾向于提前研制强击机,但又不喜欢现在就学其他穿越者直接升级到单翼机,再加上还要追求生产耐用性、经济性、后勤性和操作简单等,于是他就挑中了这款在二战史中并不出名的‘双翼尖叫鸟’亨索尔特HS-1!德国汉斯二战空军中少见的一款简单耐用的老飞机!
当然王勃选用的生产型号也不是单纯的仿制型。双翼和机尾都进行了重新设计,完全使用了铝制波纹蒙皮(原型机还部分使用帆布蒙皮)结构更加坚固,爬升和转弯性能更好,而且还装备了新型的无线电(这可是目前最先进的!要知道就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的新北洋空军和眼下中国最先进的山东空军装备的都是无线电收音机只能听不能说,再加上时不时的故障空中联系还是得靠飞行员手势和信号枪)将原机880马力风冷引擎改为950马力的新式星型发动机(在从前网上的液冷和风冷引擎之争上他还是偏向更简单的风冷)提升了马力的同时还保持了原机最大油门发出尖叫的功能!以及新的发动机罩并将载弹能力提升为加5枚50Kg的炸弹或两枚250磅的炸弹,而且机枪也换成比MG17更好的MG81式双联机枪(当然是经过修改的发射威力更强的美制0.306子弹而且算作贵军自己的发明)机头部13.3毫米的MG131式重机枪一挺(也是从原型改过的发射王勃自制的13.3*78重头子弹)机翼挂式20毫米机炮两门或机下部30毫米机炮。火力载弹量提升的同时还是完美体现了简单实用的最高标准能直接从简陋的草场起飞!
一众外宾和机场上的技术人员欣喜的看着几架崭新的飞鹰在空中灵活的飞翔并带着刺耳的尖叫声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地上的9个标靶击毁后优雅的拉起机身飞旋都热情地鼓掌庆贺!
“真是不错的设计呀!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这样高的设计!您手下真是人才济济呀!”一个面色红润气度不俗的白人老者用带有一点美国俄亥俄州口音的英语向王星平静的道贺!
“哪里!今后还要请您多多指导贵州的航空大业!奥维尔.莱特先生~~”王勃也用纯熟的美式英语难得的躬敬口气向老人回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