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违逆(2/2)
洛万通推门而出,站在廊下,见余默然依旧跪在风雨里,纹丝未动,劝道:“你这又是何苦,万事皆由天定,众生自有命数,你纵是跪死在这里,又有何用……你三测灵性,都是一窍不通,我就算把功法传授给你,你也是学不会,你说,我又何必冒着功法外泄的风险,多此一举呀?”
他见余默然无动于衷,又回屋去了。
烛火尽灭,雨夜无光,余默然抬手摸上自己的心。
那一晚,谷阳北城门外,鬼姬林双双对他说的话语,声声在耳,字字于心,可他苦等了三年的声音,依旧未响。
他想知道,鬼姬究竟对他做了什么,他更想知道,那千年无误的如意球,是否真的能够断人生死!
次日清晨,骤雨停歇,旭日初生,晨鸟飞鸣。
洛万通半开屋门,见余默然依旧跪在那里,看他狼狈不堪样子,是抱着有死无生之志而来,由着他跪死在门前,于心不忍,叹一口气,迈出门外,上前唤道:“余默然?”
余默然虚弱回道:“师傅……”
洛万通见他还有一口气在,放下心来,沉思半晌,想出缓兵之策,道:“不是我执意不教你,要我传教授业,需有两个条件,第一,需是先天二窍资质,第二,需先在大书堂修德;第一则且先不论,第二则嘛,俗话说,德才兼备,以德为首,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要学才,需得先学德,若想让我传你功法,便先去大书堂修德吧。”
余默然磕头道:“谢师傅,那弟子修德,要修到什么时候。”
洛万通推脱道:“你看你现在这个样子,成何体统……过几日再说吧。”
话落,长袖一甩,云游去了。
余默然蹒跚爬起,回屋去了。
几日后,余默然恢复如初,又来到梧桐屋前静等。
洛万通出门,一见他便头疼不已,说道:“你不在大书堂修德,来做什么?”
余默然道:“弟子想知道,修德,要修到什么时候。”
洛万通敷衍道:“大书堂藏书万卷,你通读一遍再说。”
余默然至此不眠不休,盏灯苦读,住进了大书堂。
之前的三年有余,他已将大书堂中的书读完大半,自诩聪明绝顶,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又用一年光景,读完了大书堂万卷藏书。
又逢仲夏,这日,余默然又来到梧桐屋前静等。
洛万通似早已忘记了他,问道:“你有何事?”
余默然道:“回师傅,师傅让弟子在大书堂修德,书,弟子已经读完了。”
洛万通吃了一惊,那万卷藏书,纵是自己去读,起码也要十年,他到此不过四年又七个月,怎能读完?
洛万通不信,一连问他数十个典故,余默然都对答如流,主人公,年月,出处,何时何地因何事件,答的丝毫不错。
洛万通见典故难不住他,又考起道理,问道:“何为德?”
余默然答:“德,自然本心也,是内在的梳理表现在外的行为规矩,是有志于道,是自我教育。”
洛万通道:“何为有志于道?何为自我教育?”
余默然道:“学习道理,把道理记在心中,即是有志于道;遵循所学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即为自我教育。”
洛万通道:“何为德相?”
余默然道:“德在心而形诸于外,称为德相,譬如走路,仪表,可表现出一个人的德性。”
洛万通道:“圣人为何推行人道?”
余默然道:“大富则娇,大贫则忧,忧则为盗,娇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圣者则于众人之情,见乱之所从生,故其制人道而差上下也。”
洛万通道:“君子与小人何异?”
余默然道:“君子知德守德而学道,小人失德损德而无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洛万通眼见,书本上的道理,已问不倒他,便想起了上代掌门许无涯传位时,把他们师兄弟都叫去,问的一个问题,道:“我再问你,何为德之七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