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山雨欲来(2/2)
果然,李鸿章接到朝鲜政府提出引渡凶手和死者的请求后,并没有过多考虑便答应了朝鲜的要求,于四月上旬将金玉均的尸体和洪钟宇一并交还给了朝鲜。消息传到东瀛,日本朝野一片哗然。“清国对金玉均的处置,实为日本之一大耻辱,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政府应对清国宣战,以雪韩、清两国加于我国之耻辱”,“是日本人的感情所完全不能谅解的”。在日本国内群情激奋之下,犬养毅等数十名议员甚至向政府提出质询,扬言“将金尸解回朝鲜是对日本帝国一大侮辱,要求对清国采取措施。”
四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日本陆军参谋次长川上操六在东京的一家小酒馆里秘密会见了此时日本国内最大最有名气的社团组织---玄洋社的几名头面人物。酒过三巡,玄洋社创始人之一的头山满说道:“阁下,金玉均被刺杀一事如今已经在帝国闹得沸沸扬扬,举国上下一片愤怒声讨清国、朝鲜的不仁不义---鄙人以为这正是帝国讨伐以顺民意的大好时机啊!”
川上操六微微一笑,松了松领口,说道:“先生之言的确不错,但是眼下帝国还不能轻易出兵征韩,因为时机还不成熟!”
“哦?您是担心清军会干涉帝国的征韩吗?”
“不,区区清军尚不足虑!但关键是义勇军的态度---虽然已有江宁密约但一纸密约岂能保证帝国的胜利呢?在没有确切把握的情况下,贸然出兵的风险太大了!”
“可是,阁下,如果义勇军的态度始终不明朗,难道帝国就要白白错过眼下的大好时机吗?”
“当然不会!也许很快我们就能知道义勇军的计划了---在清国的志士们正在加紧工作,相信不久军部就能得到消息了!而在此之前,帝国还需要在朝鲜找到更合适的机会---比如一个在外交上不至于引起欧美列强反对的出兵借口!”
“阁下的意思是…让朝鲜出现一场足以让帝国介入的内乱?”
“呵呵,先生果然是明白人啊!贵社能人志士无数,为什么不能潜入朝鲜煽动一场风波呢?现在朝鲜所谓的东学党正在其国内四处活动,声势不小。正如干柴薪积,倘若有一点火星则必成燎原之势!只要朝鲜的动乱足以威胁到在韩日本人的安全,那么帝国就有足够的理由派兵进入汉城以保护日本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了…先生以为此计如何?”
“高,实在是高!嘿嘿…”头山满喜出望外,端起酒杯向川上操六敬酒,两人一饮而尽。
数日后,二任首相的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也在商谈因为金玉均被杀而导致的各界反应对国内外的影响。伊藤博文忧心忡忡地说道:“陆奥君,如果此时出兵朝鲜,且不论军事方面的隐患。单就外交而言,你以为现在是个好机会吗?欧美列强会否介入干涉呢?”
“阁下,如果只从外交上考虑,帝国出兵朝鲜的确还欠缺一个有力的借口!至于列强是否干涉,鄙人以为大可不必担心!”陆奥宗光微笑着。
“哦?此话怎讲?”
“阁下,在西方人的眼里朝鲜无疑是一个隐士的国度---贫瘠的山区和落后的经济,几无市场又无资源,西方人怎么会有兴趣呢?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清国才是一块香喷喷的蛋糕,尤其是富庶的江南---那里才是他们觉得有价值的地方!至于朝鲜吗…”陆奥宗光耸了耸肩,继续说道:“不过是一块被上帝遗忘的角落罢了---西方人才不会为了朝鲜而你争我夺的!”
“可是俄国人呢?这些习惯了争夺土地的北极熊会不会横插一手呢?”
“阁下,这个年代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基础!俄国人凭什么干涉远东呢?就凭现在海参崴那几条破船吗?或者在西伯利亚零零散散的军队?在西伯利亚铁路完工前,色厉内荏的俄国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我们在东北亚自由行动而无能为力---只要打败了清国,朝鲜必将是大日本帝国的属地!”
“陆奥君,你说得有道理啊!那么现在外务省就要想方设法在朝鲜取得对清国的外交优势,要削落清国对朝鲜的影响力。一旦时机成熟,帝国的士兵就将踏上朝鲜半岛的土地!”说到这里,伊藤博文又叹了口气,不无郁闷地说:“唉,你知道议会那帮家伙对内阁意见很大,甚至提出了不信任案---如果我们不能为帝国带来一点好处,也许很快我们都要失业了---明白吗?陆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