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文化保护(补发)(2/2)
三,由文史部牵头,科学院负责,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有计划的甲骨文发掘和保护工作,开展相关研究。李旭强调甲骨文的发掘和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单靠民间和个人的力量都不足以达到预期成效,必须政府介入保证长期进行此项事业!为此,义勇军要拨出专款专用,确保工作的延续性。
四,文史部要面向全国征集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建立保护性机制,确保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价值的文化要建立博物馆,比如甲骨文的发掘地就要建立遗址博物馆。
五,华夏历史源远流长,各地都是古迹无数,必须chu tái相关法律规范,同时向全国进行文化保护的舆论宣传,发动民间自发保护历史文物。科学院要建立基金,支持考古发现;文史部要建立文化名录,确定遗产价值。对于重大历史考古和国宝级文物必须特别关注,绝不允许破坏!
考虑到目前义勇军控制的地盘还比较有限,相当部分历史文化区域还不能直接控制。李旭决定由警察总署甚至安全局等强力部门加强对全国的文物监控工作,严防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被破坏或者流失。这次甲骨文保护项目因为还不知道具体地址,由安全局负责找出线索。李旭表示在当前情况下,为了抢救性保护历史文化不再遭受破坏,必要的时候不惜动用强力部门介入!
在会议的最后讲话中,李旭总结性地指出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文化不仅要保护、传承和延续,也要吸收、包容和发展!中华文明向来是一种兼收并蓄的文明,历史上就不断吸收来自西域、佛教等不同地域和文化的成分,并且充分结合加以转化。现在正是西方文明到来的时候,中华文明应该大力吸收西方文明中优秀的部分加以融合并完善自身,从而迸发出新的活力!
李旭强调文化发展要与时俱进,要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允许不同的观念和争论,只有在辩驳当中才能发现真理!
当然,李旭也特别强调这些学术性的不同意见和观点要控制在学术范围内,绝不允许轻易流向社会。否则就会搞乱社会思想,破坏社会安定,毕竟老百姓不是专家学者,他们的理性和分辨能力有限,极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和观念所左右!
因此,李旭也特别指示宣传部、教育部等部门要加强舆论控制和导向的正确性,要以稳定社会和服务大局为原则,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
光绪七年春季的这次文化工作会议为义勇军乃至天朝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文化工作确定了一个基调,也成为历史文化工作的新开端---以发掘甲骨文为标志,晚清的大规模有组织的考古事业开始起步。
会议结束后不到一个月,办事麻利的安全局长李能通就亲自向义勇侯报告了那些龟甲骨片的来源---彰德府安阳县一个叫小屯的村子附近。
李旭十分高兴,立刻指示文史部、科学院组织抢救性挖掘工作。同时,他亲自行文河南巡抚李鹤年,请其予以关照江宁派往安阳的考古队。
时年已经五十四岁、第三次出任河南巡抚的李鹤年忽然接到远在江宁的义勇侯的信函,心里奇怪这考古队是干什么的呢?会不会是义勇侯插手河南的幌子呢?安阳那个小村子难道有什么值钱的古物吗?
官场沉浮半辈子的李鹤年思前想后,和心腹幕僚商议后决定还是不得罪义勇侯这尊大神为妙,管他来河南干嘛,只要不闹事,咱就啥都不知道!
很快一支数百人的大型考古队浩浩荡荡进驻了安阳县小屯村,开始在周边方圆十里内进行探测挖掘。河南官府也宣布将小屯村附近列为工作重地,严禁闲散人员进入考古现场以免影响考古发掘工作。李旭还命令河南的移民局协zhu kǎo古队工作,解决一些必要的事宜。
为了配合甲骨文发掘项目,安全局将河南当地最有名的盗墓贼都抓了起来,警告他们将功赎罪配合考古队工作,否则就送他们到戈壁滩去挖水渠---不是都挺能挖的嘛!
还别说,有了这批盗墓高手的协助,考古队的挖掘工作异常顺利,很快就陆续发现了深埋地下的遗迹,据专家们估计这极有可能是殷商时期的一座城池或者大型居住点,因此将该处遗址命名为殷墟!
殷墟的发现经过报纸的大肆宣扬,引发了社会热议和关注。胡庆余堂的老板胡雪岩听说自己药店里的龟甲骨片竟然是如此重要的文物,立刻让各家药店收集没有用完的龟甲骨片,一股脑地献给了考古研究所。李旭对此大加赞赏,文史部出面表扬了胡雪岩并且在报纸上宣传,引发了社会上的捐献龟甲骨片热潮---凡是带有看上去象符号划痕的龟甲骨片以致陶片木片等物件都送到了考古研究所,一时间把个高雅安静的学府弄得象垃圾堆放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