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证券市场(2/2)
更重要的是上海证券市场的出现解决了企业rong zi难的问题,为大批急需资金的企业带来了福音同时也有效地缓和了企业股权引发的一些矛盾。在经过紧张的筹备后,该年秋季,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开张,标志着大清国的金融市场开始步入新的时期!
这家完全市场化运营的证券交易所在酝酿时也有人提出是否纳入政府管治系统,李旭犹豫再三,反复考虑后还是决定由市场来决定证券交易---后世的天朝证券市场带给了李旭太多的无奈和惨痛的教训,这使他坚决摒弃官方政策对证券市场的过度干预!他再三告诫政务院的官老爷们,既然决心走市场化道路就必须尊重市场的选择,绝不能过多干预市场行为,更不能人为强行干预市场活动!
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伊始就精心审核了申请入市交易的公司企业,在官方、民间相关人士组成的证监会监督下严格按照上市规则筛选入市企业,最终确定了第一批三十家上市公司。其中就有工行、建行、中行等银行业翘楚;也有萍煤公司、南方制药、旭长隆缫丝厂等老牌企业;还有南方邮电、北方邮电和西南邮电、四海置业、江南农贸等民间企业。连福斯特的联邦邮电、福州船用设备厂等外企也成为上市公司---李旭的态度就是只要你敢玩就来玩,不论中外,一律平等!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张的同时,大清国第一批保险公司---由商业部核准颁发保险营业执照的三家保险公司也正式挂牌营业了,分别是由江南、西南和西北商人组建的平安保险;由任大聪、福斯特等中外资本合作的太平保险;由盛宣怀和北方商人成立的人寿保险。
其中盛宣怀的人寿保险实际上是李鸿章的淮系参与江南经济的一个招牌,盛宣怀认为江南经济已成气候,淮系必须积极介入---不论是获得经济利益还是保持经济影响都非常重要!对此李鸿章深以为然,遂让盛宣怀为其经济方面的代表,以招商局为大本营,活跃在东南五省。
对于淮系的经济活动,义勇军内部也多有看法,一些人认为应该限制淮系的经济活动以防养虎为患。旭报甚至在一篇文章中含蓄地指出了淮系在东南五省的经济活动不仅帮助了义勇侯的政治对手在经济上壮大实力,也恐怕会在日后带来隐患!
这些来自义勇军内部的反对声音也不可避免地传到了盛宣怀的耳中,也颇令盛宣怀忧虑---他很清楚义勇侯的能量,要真想限制淮系在江南的活动还是可以做得到的---谁会愿意自己的对头发展壮大呢?起码盛宣怀就知道在李鸿章的地盘上,除了北方商人,其他各省商人是很难获得经商便利的!
然而出乎盛宣怀的意料,义勇侯并没有限制他的经济活动。相反还亲自召见了盛宣怀,鼓励他大胆办实业搞经商,只要符合义勇军的相关政策,任何人都可以在东南五省放心经商!
李旭坦荡地告诉盛宣怀---发展经济于国有力,于民有益。不论老李小李都是大清臣子,就有责任和义务发展经济---政见不和,何碍经济哉!
李旭的一番话刨心见肺,令盛宣怀感慨不已。他离开总督衙门的时候,心里忍不住暗暗比较了一下李鸿章和李旭,觉得有些地方李鸿章的气量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