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武夷山脉(2/2)
和尚不失时机的递上一根烟,胖老板接过烟,夹在耳朵上,搔了搔头,想了好一会儿,才很有把握似的点了点头说道:“我在这土生土长,五十多岁了,石上镇哪个村子没去过?这里大姓小姓几十个,你还别说,就是没有一个姓钱的,姓金的倒有几家。”
“哦。”华叔有点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道完谢就匆匆往外走了。
今天可能乡下集镇逢圩,好多乡下人挑着家里农产品来卖,外面街道上人来人往倒也热闹。趁着人多,找起来效率也更高吧。
四人随便在路边摊吃了点东西,和尚一马当先,打开了移动音箱:“开大石啰,大青豆,黄谷皮,碾子一来化成米……”。平时有走江湖卖狗皮膏药或别的营生的人也会用高音喇叭吸引顾客注意力,但今天四个小伙子放的音乐太与众不同了,又是唱又是朗诵的,关键是他们手里啥都没有,也看不出是卖啥的,实在是奇怪得紧。
古镇大街上来往的人中,老人、小孩和挑担的中年人居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现在,突然出现四个小伙子,放着莫名其妙与众不同的广告,又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实在是透着古怪。所以,还没走出三十米,华叔四人成了大街上的吸铁石,人们的注意力都像钉子被强磁力吸引似的,“嚓嚓嚓”的向他们看来,如果眼睛能看透东西,被一大街的人盯着看怪物似的,估摸着华叔四人都要裸奔了。
四人趁着人们被吸引的当儿,散开来向人们打着“寻人广告”:“我们是来寻人的,一个姓钱的人,我们爷爷那辈人受过他的恩惠,现在,我们要找到他或者他的后人,说句‘谢谢’。”
和尚拖着音箱慢慢走着,大家一路重复着这套“千里报恩”的说辞,人群里议论纷纷,吵吵声一片。
“真的么?这么重情义?”
“不会是骗子吧?”
“咱石上好像没有姓钱的人家吧?”
“没有姓钱的,有姓‘毛’的,毛爷爷不是钱啊?”人群中哄笑一片。
一路缓行,议论依旧,却无一人上来“揭榜。”
当太阳照得人头发发烫时,集市上的人慢慢散了,很多乡下人卖点自家种的东西,再买点生活用品,还得赶早回去,不耽误回家干农活呢。
慢慢的集市上几乎没有什么人了,沿街商铺和路边摆摊做生意的人都比顾客多,而小小的石上镇也就巴掌那么大,整个CBD也就这么一条十来米宽五六百米长的主干道。现在眼瞅着走到尽头了,再往前两边都是农田了。不刹车停步,只能播放给田边的牛听了,“对牛弹琴”就要变成“对牛唱歌”了。
“走,钻老巷子去。”华叔提议道。
大家心领神会,折回一点,扎进一条老巷子。任何一个城市,不管外表多么的像美女一样光鲜亮丽,老旧巷子却比老奶奶的脸还黯淡无光,更不要说身处大山深处的古镇老巷了。里面的老房子更老,有古朴的明清风格建筑,有的摇摇欲坠用大木杆顶住墙檐,有的已经倒塌许久,留下一堆残垣断壁。而在这老巷子里,居住的也是老年人居多,门口择菜的老人也如这老巷老房子,个个一脸沧桑,脸上的皱纹像一道道年轮似的,诉说着古老的历史。
华叔四人停下来,和老人聊着天,询问着“开大石”,打探着“钱姓人家”。令人郁闷的是很多老人家居然听不懂普通话,大家只能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也不知人家理解了没有;好不容易有的听懂了也是给了否定答案。
一路问着,一路否定,打击有多大,心就有多坚强。没事,华叔哥几个是打不死的妖怪,是不倒翁,这么一点挫折怎么可能把大家给打倒呢?寻宝嘛,哪有那么容易就得手的?好莱坞大片寻个宝都要搞得扑朔迷离血雨腥风呢,而自己四个人不是拍电影,而是真正的寻宝,这么一点困难,毛毛雨而已,微风习习罢了。
饿了,买两个烧饼吃;渴了,喝两口矿泉水;累了,路边台阶上坐一下。忙碌了一天,收获满满,收获了啥?走遍镇上大街小巷,不,小街微巷,至少知道Mr Qian不在镇里。在哪呢?不知道!看来要走村串户打持久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