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两张牛皮(2/2)
“所以你就找人偷?”二叔不饶的追话道。
“不是我,真的不是我。”丘二叔还在狡辩。
丘大爷听了几嘴,然后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指着丘二叔道:“哦,你还学会偷了?”
父亲眼看着这样下去要把两家人的关系在这紧要的关头搞的恶化了,赶忙上前解释:“世乾,不是他,不是他,就是普通的小毛贼想偷财宝误拿了族谱,黑灯瞎火的以为是名画古字。”二叔还要说什么,父亲一把把二叔推了过去,冬阳看得明白昨夜偷东西的事应该是丘二叔一个人的主意,看来丘大爷真的不知道。几人又回到位置上坐了下来,父亲问:“你是说两家的族谱封皮上有玄机,这玄机可能和墓室有关?”
丘二叔点点头。父亲摆摆手叫冬阳走了过去,递给冬阳一把钥匙并且说了几句话,冬阳便往后院走去,东阳走后父亲问道:“世乾,关于马都领说的事情,你怎么看?”
丘大爷摇摇头:“肯定不可能跟他来往,现在鲁丘两家有今天这样的结果全拜他们所赐,我们现在就要按照之前的计划把东西带出来后,先去申城找世雪他们会合,在一起去上海,等过了这段风声再回来把东西送回墓里去,如果真的跟世坤说的一样能从族谱上找到线索,那我们宜早不宜迟最晚今夜要动手了。”父亲点点头表示赞同丘大爷的说法,不一会族谱就拿了过来,丘二叔从怀里也掏出了丘家族谱的封皮,冬阳一眼就看到那块封皮上有一处似乎已经有了些年头被火烧过的痕迹,丘大爷回忆道五年前丘爷爷把族谱交给他时就已经是这样,众人也没再多问。父亲接过剪刀因丘二叔拆过一本所以又把剪刀递给了他,丘二叔小心翼翼的趴在地上拆开了鲁家的族谱,手捧着两张已经泛绿的封皮,父亲闻了闻说这该是牛皮,但比普通牛皮要厚,冬阳猜应该是书上写的一种高原牦牛皮吧。丘二叔左看右看看的直摇头,父亲轻手的接过来,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冬阳一直站在一边现在也轮不上他去研究,不过脑子没停,飞速的想着这两张牛皮有什么玄机呢,几人轮流托着两张牛皮又是摸又是揉,丘二叔连嘴都用上了,似乎还是没有找到任何玄机所在。冬阳小时候听爷爷说起一些典故,是关于老祖宗和正南王的典故,其中有一个典故忽然蹦到了冬阳的大脑里,故事是这样的:老祖宗怎么会和堂堂的王爷成为至交,还被王爷如此亲信,请来守护着自己的墓呢,据说自己祖上鲁丘两位先人并不是大别山附近人氏,而是江西当地的普通百姓,有一年正南王前往江西游玩,遇到鲁丘两家先祖因为天降大旱带着一家老小外出讨饭,正南王于心不忍便留了下来,觉得和老祖宗有善缘便出钱在集市上开了一家米铺,命两位老祖宗去财主家收米,拿到米铺去卖,因为有王爷贴补所以米铺几乎不挣钱,但因为价格低优,很快在当地就打出了名声,也解救了当地很多买不起财主家米的百姓,第二年天降甘露百姓大多丰收,老祖宗就下乡去收米,有着头一年在集市上留下的好名声,老百姓都愿意把米卖给他们,甚至比财主收的米还要低价,就这样两位老祖宗成了当地有名的大米户,到了第四年的时候天又干旱,农民颗粒无收,就连财主家的米库也存货不多,百姓纷纷拿钱又来老祖宗家的粮铺把仓库里的陈米一哄抢完了,这一次老祖宗听了正南王的话在每斤米上加了一点点利润,结果一算还挣了近千两银子,把正南王的钱还完后二人还剩下二百多两,二人就是用这二百多两银子又开了两家粮铺,因为有前几年的基础二人生意越做越顺,就这样正南王第三次路过江西的时候,二人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财主,虽然做了财主但二人从不亏待下人,也从不歧视穷人,能帮就尽最大的能力帮他们,正南王很是开心,那天晚上在酒席间向两位先祖坦露了自己的身份,并且说了关于自己想在大别山建阴宅念想,阴宅就是民间常说的墓地,只是达官贵人忌讳墓地这两个字,就取了一个好听的阴宅二字来代替,正南王想让二人举家搬到大别山,二人想都没想赶紧着手盘点了家产,一些没法带走的就地送给了当地的百姓,收拾妥当后,两位先祖便带着一家老小,跟着正南王来到了当时还很荒凉的大别山,这一来就算世世代代定居于此了,祖上刚来的时候还在光州城里开了间米铺做生意,但是过了几代因为经营不善就关门大吉了,直到清朝祖上两家一合计干脆盗墓得了,没成本还有很高的回报,于是一代代的就走到了现在。故事想完了睁开眼时二叔和丘二叔不在,父亲和丘大爷还在研究那两张牛皮,没人在意冬阳已经闭眼闭半天了。
“爹,二叔和丘二叔呢?”睁开眼只看见父亲和丘大爷坐在那里。
“去拿火了。”
“火?”冬阳瞬间就明白,父亲是想用火烤一烤试试,或许这也是个主意。
“已经正午了,我们几个在忙,你去做饭吧。”父亲打断了冬阳的思绪说道。
父亲就是这样,从来都把自己当成孩子,这种事情也不让自己参与探讨一下,哎,不让就不让吧,他们大人都弄不出来我一个小孩也不一定知道啊,冬阳瘪着嘴边想边往外走,走到拐弯处的时候和急匆匆往这边跑的二叔撞了一下,一下子把二叔手里的火把撞掉,刚好掉在廊檐下的小水沟里,火把发出“呲”的一声,瞬间就被沟里的水淹灭了,二叔一看咬着牙吼道:“你怎么走路不看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