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一段不解的渊源(2/2)
先生被碧云拉着,似乎已没那么害怕了,于是坐直了身子把自己的身世全盘托出,听的碧云满眼热泪抱着先生一个劲哭,也就从那天开始先生便在这青楼住下,碧云对先生疼爱有加不仅给最好的吃喝,还请私塾先生教先生习文认字,先生17岁那年碧云拿出大笔银两让先生去京城谋个好前程,就这样先生便踏上了京城之路,可天有不测风云,先生刚到京城不久身上的银票就被歹人抢了去,只剩下些许碎银子,没办法只好进了一家私塾上聘教书,也就是在私塾结识了前来赶考的万言石,万言石除了写的一手好文章之外还是一位神医,在先生面前露了几次高超的医术,不过无奈二人缘分不深,相识了不到三个月万言石便不得不接到家中书信返回老家荆州,临走时二人在街口的酒肆喝的酩酊大醉,先生记得那天雨下的很大,万言石在雨中抱着一坛子酒边喝边吼道:“我要回家了,不考了,回家继承祖业开个药铺做个郎中,这辈子报效朝廷的梦也就没了,就没了。”第二天一早,先生从私塾的桌子上爬起来寻找万言石时,万言石已经乘着天还未亮踏上了归家路,那一刻先生知道这一辈子也不一定能见到这个好兄弟了。1912年宣统皇帝宣布退位,先生便从北平回到了光州城想找碧云来尽尽自己的孝道,但是来到光州城才知道昔日的花满楼已经物是人非,里面除了他熟悉的那些亭台楼阁雕花木饰外早已空无一人,先生那天夜里坐在碧云的闺榻上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打听清楚花满楼归当地一个土绅所有,买肯定是买不起,于是就有了传说中那样的方法得到了这间百年老楼。故事讲完了,冬阳听的心里十分难受,不为别的就为第一次听说了那个故事时候对先生的鄙视和不屑,原来这背后还有这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先生拍了拍冬阳问道:“那孩子?”
“对,他爹是万言石,荆州城有名的神医。”冬阳赶紧说道。
“我就说嘛这世上怎么有那么相像的人,又都那么爱研究草药,那孩子怎么到你这来了?”
冬阳便把从荆州城到汉口城发生的事情全部一五一十的说给了先生听,不过他隐去了盗墓和土匪前来报仇的事情,只含糊的说两家人前去荆州做生意,因为他实在不想把无辜的人牵扯进来,先生听罢便递上了锦盒道:“看来我们真是有缘,这个就送给你了,还有你去把那孩子带下来。”冬阳接过锦盒抑制不住的欢喜紧紧的抱在怀里,快步走到楼上拉起坐在书堆里的青雨就往楼下走,下了楼梯时先生又坐回了天井的那把躺椅上,一副悠闲的样子。
先生看着青雨,看了半天问道:“你爹还好吗?”
青雨不明白什么意思,抬起头望了一眼冬阳,冬阳接话:“他爹挺好的。”先生叹了口气,扭过身子拿起一本约有一盏茶碗那么厚的书递给青雨,说:“这本书本来是要给你爹的,现在给你也是一样,拿着。”孩子眼睛里有些疑惑,但还是伸手接过了书,冬阳看见那书上写着“万草医书”四个大字,虽然不懂这是什么书,但看先生那么珍爱,猜想定是一本难见的好书吧,先生摆摆手道:“回去吧,去吧!”
冬阳拜别了先生后把锦盒藏在怀里,拉着青雨就出了门。
其实冬阳想跟先生说把孩子放在花满楼,但是又怕先生知道的太多反而猜忌,算了吧,也没几天了,希望小五子尽快吧,不出意外天黑之前小五子应该能赶到汉口城里,如果他不停歇明天一大早就能赶到荆州城,边走边想着很快就来到了才叔家门口,冬阳把青雨送到才叔家后也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冬阳知道这孩子一旦送回荆州想见这辈子可能都见不到了,忽然想到了书屋的先生和那个叫碧云的女子,哎!世事总是无常!脑子还在想着乱七八糟的东西时人已经回到了鲁宅,进了院子后整个院子死气沉沉的,好像空置了很多年一样,也见不到一丝有人的气息,冬阳看见二叔屋子里有声音便走了过去,推开门瞧见二叔正在做暗器之类的东西,丘二叔已经回去了,二叔一个人在艰难的拉着弓弦,冬阳上前去扶住,二叔才松了口气问道:“见那孩子去了?”
冬阳点点头。
“你打算把那孩子怎么安顿啊?”
“我早上已经让小五子赶去荆州城给赛神仙送了封信,过两天小五子回来,不出意外就把孩子送回荆州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