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孙承宗谈军事 ( 一)(2/2)
大明北部边境主要分三大块:九边,“关锦宁”防线,还有皮岛,广鹿岛等一些海岛。
“关锦宁”防线是最主要抵挡后金的一条的防御,宁远总兵满桂,锦州总兵祖大寿,山海关原是袁崇焕,如今是杜文焕。总兵力达到二十余万人马,其中有骁勇善战的“关宁铁骑”二万人。此处历代大明皇帝都比较重视,统领的将领都是名将驻守,编制基本都是满编。可以说是现如今是明末最强悍的军队。
第二块是九边,九边又称九镇: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陕西镇、甘肃镇。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连绵万里。明朝早期军队就有百万之多。如今明面上的兵马:辽东,蓟州镇两镇最靠近后金,兵力达到二十四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这三镇驻兵十七万八千八百人马,延绥镇、宁夏镇、陕西镇、甘肃镇这四镇驻兵十五万七千人。在九边外围还有紫荆关、芦花领、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关要害等处,也都置兵戍守。共计六十余万人马。但明末吃空饷非常严重,具体多少不明,估计也就三十余万人左右。这条防线虽兵马最多,但由于边境太长,变成了大明最薄弱的环节,己巳之变,皇太极就是绕开关锦宁防线,从喜峰口突入进入北直录。
第三块是皮岛,广鹿岛等一些海岛,这里主要是连接朝鲜,因后金没有水军,所以驻兵驻兵不多预计万余人。都受东江总兵毛文龙节制。
至于明军配置都主要是步兵为主,骑兵极少,火器配置主要是火铳,鸟铳为主,射程只有两百米,射速慢,容易炸膛。所有明朝官兵极少用于作战,远程主要还是弓箭,火炮为主。
听完孙承宗简单介绍完后,朱由检点了点头:“老爱卿,对皮岛,广鹿岛等这些海岛的部署怎么看?”
“皮岛原来是没有总兵的,只是后来后金的犯边,导致大量百姓移民至附近岛屿,才在那边设立了总兵。主要是起到牵制后金,使后金头尾不能相顾."孙承宗回道。
“可现如今朕觉得此处却已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后金已侵入朝鲜,皮岛等岛屿就成为了眼中钉肉中刺,让皇太极变得很是难受,朕猜测后金下一步进攻的重点很可能就是这里,虽说后金没有水军,进攻岛屿并不擅长,但此地大明驻军只有万把人,只要皇太极想拿下是没有问题的,另一方面大明辽东主力在关宁锦防线,根本无力顾及此处,这些岛屿是保不住的。既然如此,以其白白牺牲,还不如把其部队退回山海关,甚至回京。老爱卿你看如何?”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明面的证据就是“通敌”,但是实际上很可能是皇太极利用毛袁两人一山不容二虎的矛盾所使的反间计。毛文龙被杀不久,后金就发动对大明的进攻。另外毛文龙此人历史上也是褒贬不一,但作战勇猛那是公认的,如果死在皮岛,大明可不只损失了一员将领,他麾下的孔友德,耿仲明(耿精忠是耿仲明之孙),尚可喜历史上可都是投降清军的,后果不堪设想,皮岛以后还能夺回,如果让皇太极得到这三位大将,成立起汉八旗,那可问题就大了。此隐患必须立即拔除。
这个建议一出,在旁的孙承宗,阎鸣泰,王承恩都大吃一惊,单单这主动放弃领土,要是从别人口中说出那是要杀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