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江山桃花(2/2)
唐问君正呆呆出神,这时卜尘轻咳了一声道:“叨扰了良久,现在就让老夫为公子治伤吧。”
唐问君勉力支撑著身子道:“我只觉四肢百骸酸软无力,不知所收何伤,重是不重?”
卜尘道:“你中了毒箭以致昏迷不醒,但贫僧已经为你解了毒,此刻你已转醒,这身体中便已无毒害。只是你跌落山崖,震断了周身经脉,所以才会觉得四肢百骸酸软无力。若不尽早救治,轻则武功尽失,重则终身瘫痪。不过公子也不必担忧。贫僧这边施针,将公子断了的经脉统统接连好。”说着便一敞开袖袍,从中取出三十六枚金针。
唐问君看了那些金针心想莫不是要在自己身上施以针灸,只怕这般古老的医法要大费周章了。正纳罕间,只听卜尘道了一声:“得罪了。”便解去了唐问君的上衣,让唐问君赤膊上阵。唐问君心中更为肯定是要针灸,刚想趴好时忽然卜尘将左手手臂向上一拂,便又一股强大的劲力将唐问君抬将了起来,唐问君随着那劲力而起,四肢张开,身子便直直地贴在了身后的木墙之上。
“好俊的功夫。”唐问君刚刚称赞了一声,卜尘便正色道:“凝神静思,贫僧要施针了。”说罢,右手中金针向前一挥,那三十六枚金针不偏不倚地便落在唐问君周身三十六处要穴之上。再看卜尘双手十指与那数枚金针之间似乎有条条细丝相连,宛若针线。唐问君细看之下,不由得对卜尘的功力大为敬佩,原来那些与金针相连的细线竟是卜尘身体中内力而幻化出的道道气线。如此高深的内力,并能运气为物,此等高深莫测功力不说闻所未闻,也是世间少有。唐问君一见之下不由得大为敬畏。
卜尘手指舞动,那金针便在唐问君周身各处要穴上上下翻飞。唐问君只觉得身上的经脉被卜尘手中的金针引着或合纵。或连横,阡陌交通般地纵横交错,却又井然有序。那条条经脉被金针引着到了一处后,那卜尘手掌一推,竟将金针刺入唐问君体内。但见那卜尘手掌催动,唐问君体内的金针竟把唐问君周身的经脉当做是针线,相互的接引缝合起来。
虽然金针刺骨不免疼痛,但每连接缝合好一处经脉,便就觉得劲力提升几分,身体更通畅几分。待得金针将所有经脉连接缝合好之后。卜尘手掌向后一舒,那三十六枚金针便从唐问君体内激出,从又回到卜尘手中。那金针虽是刺入唐问君体内,但却未沾染上一丝血迹,唐问君身上也是光洁无暇,看不出被刺过的痕迹。
唐问君凌空一跃,翩然落在地上,顿时只觉自己体健身轻,浑身上下充满劲力。忍不住地信手捻过折扇,舞了起来,只觉招式灵敏,劲力充沛,每一招打出便有极大的威力。似乎此一番救治之后,自己的功力竟也大大提升。
唐问君心下欢喜,但他又哪里知晓,卜尘在为他救治经脉时,以内力运金针。那金针入体,卜尘的大部分内力也跟着进入到了唐问君体内,此刻已化为己有,而卜尘却大汗淋漓,看上去略显颓萎。
卜尘见唐问君恢复功力,便欣然一笑道:“恭喜公子劫后重生功力大增。此番公子大难不死,他日必有后福。贫僧已为公子救治得当,今后江湖路远,便随缘而见吧。”说着起身便要退出木屋。
唐问君这时猛地跪倒在地对着卜尘拜道:“请大师教我金针之术。”
卜尘回过身来道:“贫僧这一手金针之术只是医术,公子学之何用呢?”
唐问君道:“我见大师可用金针为我连接经脉,那么也定然可以用金针,挑断敌人的经脉。在下恳请大师垂青,将这金针之术教与在下。”
卜尘脸色一沉道:“贫僧只会救人,纵使会那伤人之术也定然不教。”
唐问君站起身来正色道:“心怀善念确是僧道之责,但铲除奸恶更是在下之责。大师既然知晓在下身份,就须知在下任重道远,对待朝中奸佞如何可良善待之?须得铁腕狠辣方可还天下太平。大师,我虽不知佛理,但我也知惩恶即是扬善的道理。大师之前一味地惩恶,如今又一味地扬善,却不是偏激激进吗?须知善恶共存,阴阳相济。单一地便是惩恶或是扬善,只怕到头仍是一场空。依我遇见还是二者相辅相成方为大道。”
卜尘脸色一变,心道:“他这一位帝王之后,竟也能看透禅机?”适才唐问君所言偏巧解开了他心中多年的积郁。这十余年来他一直在想之前一味惩恶造下的杀孽太多,是以出家之后便一味地扬善。可救过良善之后仍不免为恶人所欺压,他心中实不愿再去伤人,但却也觉得没能真正地帮助良善之辈,故此这十余年来一向对此耿耿于怀,却不知唐问君今日的一番话,却解开了他心中十余年来的老大难题。
唐问君见他沉吟不语,便又说道:“自此后,大师只管行善救治善人,这天下的恶人就由在下来惩处。若天可怜见,福报尽归大师,恶果皆由我唐问君一肩承担。”
卜尘心念随动,但却也不忍让唐问君变得和自己从前那般心狠手辣,只得轻叹一声道:“公子已身怀武艺,又何须学贫僧的这点微末伎俩呢?”说罢,便不再耽搁,一推门,头也不回地便出了门去。
唐问君正自怅然若失,忽听门板“吱呀”又一响,他心中大喜,忙道:“大师,您是赫然想通了要教我这金针之术吗?”
他一边说着,一边向门外瞧去,却看见走进小筑内的正是一位笑语盈盈地年轻女尼。唐问君虽也对这小尼姑念寄心存好感。但此时见到她却不免意兴阑珊,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原来是你啊。”便又坐到了床上。
念寄一笑,也跟着坐到了床上。她自幼便长在佛门之中,对男女之别知之甚少,但这几天日夜照料着唐问君,甚至为其宽衣解带,医治身体,才开始懂得了男人如何,日里虽摒弃杂念不去想它,可是到了夜里却又忍不住地钻进了脑子里。她自幼修习什么万法随缘,虽之前几日夜夜拼命地不去想着这些,可这情欲之事如何能断,反而越思越浓,到后来索性也就不去管那么多,便一切随缘,要想便想。
此刻她坐到唐问君床边,若是平常人家的女子,早就羞也羞死了。可是她一派天真,也不会去想那么多,只是觉得我想坐在这里,便坐在这里就好。唐问君虽出身非凡,向知礼数,但一来他不敢已腌臜想法玷辱佛门,而来对这念寄十分喜欢,便是她坐在自己身旁也并没什么。
念寄见唐问君一脸颓唐,似乎自己来了也不以为然,心中不快,竟有些气闷起来。但毕竟她年岁尚幼,一副少女心性,随即竟右手手掌一挥,几枚金针竟从她的掌心中飞出,犹如刚刚卜尘那般。
她轻轻一笑,左手指着手中的金针,看着唐问君说:“你既然不喜欢我来陪你,那这金针你也不想学了吗?”她虽是在抱怨唐问君,但毕竟这一句话笑着说出,语气中又略带调皮,可见是有意要和唐问君打趣。
唐问君见念寄一出手便显露出金针绝技,当下喜不自胜地一把抓住念寄的手臂,急切地问道:“好念寄,你原来也会这金针之术,可以教我吗?”
念寄见到唐问君这一副猴急的样子就仍不住好笑,有意要作弄一下他,便笑着道“好啊,我是可以教给你,不过你可要给我磕头叫我一声师父。”
唐问君本是帝王之家,太子之尊,这半生之中不知有过多少人给他下跪磕头。此话若是出自一个年轻男人之口,唐问君早已是勃然大怒,不是治罪于他便是与他大打出手。可此时念寄这样打趣着说出,唐问君竟丝毫也不觉得气愠,反而更加喜欢念寄的天真浪漫。更当真地跪地磕头,对着念寄口称“师父。”
念寄本是想着逗弄一下他,没想到他当真便磕头拜师,一时竟也慌了,连忙扶起唐问君道:“公子你快起来。我是和你说笑的,我哪敢做你的师父。不过你诚心想学,我就教你。”
唐问君起身,对着念寄施了一礼。他虽之念寄身在空门,但看她一副天真灿烂的模样,实在不忍心叫她大师,便称道:“多谢姑娘。”
念寄施了一遍金针,又讲解了一番如何出针、如何认穴、如何以气运针、又如何连接经脉的诀窍。唐问君眼看耳记,手演其法,只一个时辰便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又反复地琢磨了半个时辰后,竟自行创出了一套专门挑断敌人的金针之术来。
唐问君得此神功,心中不胜欣喜,再看念寄时更加觉得她面若桃花美得出尘脱俗。心中顿生怜爱。他二人一个教一个学,在这方寸的小筑之中但觉彼此便是全部。唐问君感激念寄搭救教导之恩,念寄青睐唐问君人品才华之情。不知不觉间,两人才慢慢发现自己竟已喜欢上了对方。
唐问君这时微一沉吟,对念寄说道:“念寄,我还有要事缠身,这便要走了,你可愿随我同行?”
念寄低下头来,思虑良久,心中似乎闪过了无数个走与不走的念头,最终她还是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道:“我跟你走。”
她自幼便由卜尘收养,几乎还没有记忆时自己便已然是个方外之人。自己为何会出家,出家是为了什么她直到现在都还不清楚,总之她只知道自己身旁唯一的亲人就是一位出家人。
从小到大,都是由师父来告诫她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她也从不敢有过任何的违背。那些所谓的是非善恶也都是从佛经里看到学来。但多年之中她心底也在隐隐地也在质问,为何那些是非对错从来都要听错别人的?难道我自己眼中所见的,耳中所闻的,和切身感受道德就全然不算吗?
从前她的这些念头她也只是一想即过,可如今见了唐问君后,这心中的感受就愈发强烈。难道我内心认定的事就真的是错了?佛经上说人不可有七情六欲,可生而为人,这情欲之事如何和能舍去?这件事一定是佛说错了。
她心中已然认定再无悔改,当即点了点头道:“我跟你走,天涯海角也和你走。”她此刻心意已决,即便是刀剑在前也绝无动摇。
念寄随即有略有些迟疑地轻叹一声道:“不过,师父毕竟教我养我,把我带到这么大。于情于理我都要在临走之前再见他一面。”
唐问君也点了点头沉吟道:“不辞而别,的确非大丈夫所为。卜尘大师对我有救命之恩,我就和你同去向他拜别。若是他不放你走又该如何?”
念寄此刻心念已决,再无悔改地道:“那你就带我闯了出去。”
唐问君点了点头,正要拉着念寄的手走出小筑去拜别卜尘时,忽听门外传来一阵空然之声:“既然已决心而去,又何须拘泥?你我相聚是缘,分别亦是缘。念寄,你今日尘缘未了,为师自该由你随缘而去。教养之恩,师徒之情一切随缘,今后休再提及。唐公子,你吉人天相,贫僧只求你好好待念寄。阿弥陀佛!”正是卜尘在门外对他二人交代之声。
唐问君拉着念寄,二人一同在小筑内对着门外下拜叩首,以谢恩情。二人起身出了小筑后,那卜尘早已飘然无踪。二人神情对望,唐问君一笑道:“念寄,我们走。”。
念寄也只一笑点头,便和唐问君一同离开小筑,从此天高地远,任意遨游。此番乃是念寄生平第一次离开空门,去往俗世之中江湖之远,此后她便不再是佛门弟子,只是一介俗世女子。她知道日后无论祸福吉凶,这也都将是她难以割舍的一段尘缘。
而唐问君此番劫后重生,更加知道等着他回去的不只是那俗世与江湖,更有苍生与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