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2)
自此,刘家秉承家训,密室宝物传长不传幼,传男不传女,因此刘家每代知道这事的只有一两个人,家藏宝物,又不为外界所知,何况刘老太爷遗留下的钱财也足够几代人吃喝,还没有到靠着变卖宝物生活的地步,所以刘家也能安省数年。
全庄上下守着这份祖业,闲散安乐,平日里饮酒作乐,吟诗作画到也有趣。不过,子孙们竟无一人愿去外闯荡一番,夺份功名势力。
如今的刘家庄主人刘员外凭着祖上余萌,乐善好施,矜贫救厄,博得一个“刘善人”的名号。刘员外膝下有一双儿女,十岁长子名升,次女名童,刚满一岁。他每日闲赋在家,与贤妻儿女为伴也算是尽享阖家之乐。
刘家到了刘员外这一代,偌大家产已经挥霍的七七八八,何况刘员外秉性善良,不喜操持家业,众下人们难免会趁机偷窃点财物多拿多要为营生,刘员外受尽这般“善主恶奴”的怨气,特意寻来一位能干的妻家子侄来做管家。不足一个月,这位管家勤勤恳恳,着实费尽功夫将一干下人们收拾的规规矩矩,出于信赖,员外也乐得将庄中大小事务完全托付给管家。
管家也算是勤快尽责,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三十多岁还没有成亲。出于笼络人心,刘员外特地拜托了几位媒婆,定要物色一位中意女子。
任凭媒婆带来的女子丰腴婀娜还是娇小玲珑,管家没有丝毫动心。刘员外细打听之下,才晓得他早已喜欢上县城春月楼里的一位李姑娘。只是那种烟花之地的女子身价极高,老鸨开口索要一千银元才肯放人。
刘家庄上下琐事繁多,全凭管家一人将诸多杂事管理的紧紧有条,刘员外早已离不了管家。若是管家执意将风月女子带进庄子,那成何体统?刘员外深恐庄中子弟沾染嫖赌的恶习,所以夫妇俩百番劝诫,但都无效果,管家反而恳求员外夫妇能暂借赎身钱。
一日,刘员外夫妇于卧室中商议此事,刘员外惆怅道:“若是那女子进庄,岂不把这里变成藏污纳垢场所。日后管家还有余力管教下人?”
夫人为难道:“可是,我们现在又缺他不可。”
员外正琢磨法子时,夫人想到一法,转忧为喜道:“不如我们索性替那女子赎身,并在庄外购置一处宅院,一并送给管家。这样管家既能处理庄中事务,那女子也不用进庄了。”
也亏得这管家乃是夫人的娘家子弟,夫人才情愿付出金银替他置办家业。
刘员外听后,极为赞成道:“别无他法,也只能如此这般。”
“最好先莫要让他知晓,待我们私下里购置一处宅子,把那女子安置妥当后,再告他不迟。那时我倒想瞧瞧管家感激流涕的样子。”夫人提出了更好的法子,刘员外听后直呼为妙。
几日后,管家又在东家那里借钱碰了钉子后,灰心丧气之余,只身来到县城里的春月楼。当从老鸨处得知李姑娘昨日被人赎走后,管家顿时觉得天昏地暗。追问那伙人去向,老鸨讥讽道:“吆,你可是癞蛤蟆还惦记着天鹅肉。那么多的公子老爷们争抢着给我家姑娘赎身,莫说是大洋,就是一千两黄金也有人家拿的出。”
管家没有心气驳斥她,黯然失魂回到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