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狂才(2/2)
看董卓有些心动,李儒连忙进谏
“文优所言有理,”董卓皱着眉头,毕竟他也是久经沙场,虽然有点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但所幸还能保持冷静,“那孙坚是把我当傻子了吗?”
他轻笑了一声,遂不出兵
盟军大营
“报,营外有人求见!”
一个士兵走入营帐
“通其姓名。”
“他...他不肯通报姓名......”
“不肯通名?”袁术那略尖的声音响起,“莫非是董贼的派来的奸细不成?给我逮了!”
“且慢,”曹操制止道,“既然他敢只身前来义军大帐,想必不是泛泛之辈,不妨先让他进来,若其实为奸细,届时逮捕却也未迟。”
于是使士兵让他进来
这是个面容清秀的男子,即使身上散发着淡淡的酒气,也难挡那双眼睛中的光芒,一进营帐,他就开始不住的打量起来,当看到曹操时,他轻轻地冷笑了一下
“来者何人?”
“正平老弟!”
北海太守孔融站起身,朝着袁绍行礼说道
“此人姓祢,名衡,字正平,自小英才卓越,习心算之能,乃不可多得之人才也!”
“文举兄谬赞了,未曾想会在这里相见。”他稍微拱了拱手,随后抬起头,双眼直直看向坐在主位上的袁绍
“嘿,你这狂人,见到盟主非但不行礼,还自顾自地聊起来了?汝父教你此般目中无人耶?”
袁术皱着眉,毫不在意地讽刺道
“目中无人?汝当真知其意否?”祢衡仍旧抬着头,眼神朝下瞥着坐在席上的袁术,两颗眼珠子中倒射出袁术的身影
“你...你这家伙!可知我是谁否?”
袁术大怒,刚想起身大骂,却被袁绍的眼神制止,袁绍饶有兴致地看着祢衡,想看看他究竟想干什么
“诸君安坐,听我一言,”见营中鸦雀无声,祢衡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缓缓道出自己的目的,“今董卓弄权,我徒有报国之才却少有门路,闻义军兴兵伐董,不胜喜悦,乃只身寻来,以期助义军早日功成!”
“汝欲何为?”袁绍问道
“我愿为诏令一封,以昭告天下,届时义军之势可更甚矣!”
袁绍于是让人拿来纸砚,祢衡接过后提笔就写了起来
“昔强秦弱主,赵高执柄,涉朝弄政,时人受胁,未敢直言,终有望夷一败,祖宗俱焚,侮辱至今,供世人永鉴;贼臣董卓,与其子侄、将相并作妖孽,上不扶天子,下不安黎民,以一郡太守之位摄天子予丞相,然其性本暴虐,不顾宪纲,妄掘古坟,所过隳突,无骸不露,破馆裸尸,夺窥金宝,欺国害民,毒施人鬼!后又行废立之事,弑弘农王(刘辩被废后贬为弘农王)于永安,加其细致残苛,坑害万民,又夜宿皇宫,帝都有吁嗟之怨,历观史载,此等无道之人,商纣、胡亥(秦二世)皆不如其甚矣!
幸哉!今诸侯已合,义军已结,董仲颖纵有雄兵百万也难挡正义之师,董氏部曲偏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知圣朝之难!”
“好...好啊...写得太好了!”
读着这篇文章,袁绍连说了三个“好”,一边命人拿去抄印,一边走向祢衡,一把握住他的手,袁绍不顾他身上的酒气,连连称赞,“曾不闻先生之名,如今一见,孔北海所言非虚啊。”
“此文比之曹孟德如何?”
祢衡不动声色地把手放下,不屑地瞥了瞥一旁的曹操,这令他不由得苦笑,毕竟当时官府搜捕正严,仓促间写出的文章自然好不到哪去
“依我之见......”袁绍微微一愣,随后看了看曹操,“此文与之不分上下也!”
“什么?”不只是祢衡,就连曹操也惊讶地轻呼
“曹操之矫诏,虽寥寥数语,但其报国之心却可从字里行间透出,而先生之文,文辞虽华,篇幅虽长,比之孟德仍缺了些许爱国之情。”
听了袁绍的解释,祢衡睁大了眼,死死的盯着他的眼睛,紧握着的拳头不住的颤抖
“...我知矣,”祢衡松开手,摇摇晃晃地转身朝门口走去,“学艺不精,不怪他人。”
“先生且慢,”袁绍连忙走了过去,“我知京城有一人,姓陈,名琳,吾闻其文采斐然,先生可随军而行,待义军进洛阳,我可为先生引荐,或许可令先生有所得益。”
“...如此,就拜托盟主了。”
祢衡看着袁绍,半晌,朝着袁绍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