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后期制作(2/2)
有位教授曾对他的研究生们做过一个实验,为他们放映《加勒比海盗》的同时,将声音频道全部关掉,结果不出20分钟,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当然,韩雨是没钱请专业的配乐师来帮他配乐的,最后是花钱在南艺里找了个学音乐的老师来帮他,素材也都是网上就有的曲库,只要下载下来就能使用。
有些时候忘忧可能会骂为什么演员们拍完影视作品后需要后期配音,而不用本人的声音,这可就真的错怪他们了。
配音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输出效果,并不说演员的原生不好,只是在拍摄的过程中不能保证现场的绝对安静,这样在后期的剪辑过程中就难免有噪音,会影响拍摄的效果,而通过配音就能够绝对地消除掉现场的噪音。
就比如韩雨拍的这部《极限救援》,不管是在医院门口刘武和交警的对话,还是在高速上的飙车戏,总有“呼呼呼”的风声灌进来,导致演员说的话都被风声给盖住了。
第二个原因是拍摄时由于演员地方的差异,难免会带有当地的口音,特别是南北方人的口音是不一样的,或者是hk人和大陆人演戏,可能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吧,如果不采用配音的话,口音的差异会影响这个剧情,这样大家可能就看不下去了。
最后则是有些刚出道的演员演戏功底确实还不足,加上台词太多记不住,只能先用感情去演戏,后期通过配音来对嘴型,这样也就减少了演员的压力了。
当然配音员也是一门专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配音。
在读剧本的时候要带入一定的感情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而且每个角色都要有统一的音色,或者是说每一部戏都有统一的方言。
所以说配音也是有难度的,当然也不是所有影视剧都用配音的,还是有少部分影视剧保留了演员的原音,不过已经很少了。
而且相比之下,在录音棚里,心无旁骛地录台词,肯定更能发挥感情,效果也更好,至少更清晰。
如果说配乐和配音只是繁琐的话,那么剪辑则是令所有导演都会头痛的事了,因为你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拍出来的东西,每一帧,每一秒对导演来说都是宝贝,不舍得放弃任何一个。
但剪辑就是一个选择,抛弃,重组的过程。
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乃至综合剪等几个步骤。
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
在整个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
而且剪辑对于电影的节奏有很大的影响,例如碟中谍系列在动作场面的快速剪辑能一下调动观众的情绪,造成血脉喷张的效果。那些将许多电影剪在一起的视频就是因此才有魅力。
最终韩雨花了大半月的时间将片子的剪辑、配乐、配音等一系列后期工作全部完成,在一月一号元旦的这天飞往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