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吾汉道昌 > 第三十一章 成果

第三十一章 成果(2/2)

目录
好书推荐: 网游三国之奇迹 长嫡风华 夜半鬼语迟 小小农女爆脾气 我真的是大导演 超级小村医 极限数据推塔成神 美女总裁爱上神秘保镖 追子弹的人 我在末世有个庄园

杨汉是从他每日半夜都出去看出的,十岁的孩子,谁能像他一样坚持一日不落,有如此大的胆子?

杨汉在旁边,拿根棍子在地上比比划划。他要算一下一个蜂窝煤成本多少,定价多少钱合适。

这一个月里,杨汉跟小石头两人轮流打蜂窝煤,偶尔大郎不忙的时候也来帮忙。

太阳出来后就在院子里晒,阴雨天就往屋子里搬。将大郎家屋子里凡是能下脚的地方都摆的满满当当,连床底下都是。

杨汉每隔几天就抽时间跟大郎去验收一次,用牛车将烧制好的煤炉拉到城里租下的房子里。

马千军看杨汉身体好了,就提出带娘子回去,他也不愿在杨汉不用他的时候,白拿杨汉的钱。

杨汉没有同意。开什么玩笑,他费了那么大的功夫好不容易才拉近了与对方的关系,怎能轻易放手。

他这段时间比较忙,还没来的及将芽儿介绍给他们呢。

杨汉告诉对方,马上就要麻烦他了,希望他与娘子多一些时间相处,别到时候想的慌。马千军将信将疑,总觉得杨汉的话有些古怪。

不到一个月,煤炉就全部烧制完成了,共3万只。

杨汉真的开始忙了,他跟大郎与马千军赶着马车带着一些样品去了泉州。找了一个大商行,演示一遍后,将其推销了出去。

杨汉给的价格是200钱,没想到对方一下就同意了,一口气订了五百个。这让他不由得嘀咕,是不是卖便宜了,大宋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啊。

但他马上就想到了原因。

知道那个掌柜的在自己说出一月用多少块蜂窝煤,成本又几何后,一双小眼睛为什么猛然一亮。

早在蜀中时,他就通过为卢氏货栈算账,弄清楚了大宋的各种物品的单价,波动范围,各个阶级的收入,还有一户人家的日常开销。加上大宋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石炭很普遍,连焦炭都练出来了,并用来冶炼钢铁。

所以他清楚一户人间每天用多少石炭,成本是多少。而蜂窝煤的优势就在于,它大量掺杂水,土等不要钱的东西,降低了成本,但又耐烧,使用也方便。

那是降低了好几分之一的成本啊。积少成多,非常可观。

杨汉叹息,相比于煤炉,他当然知道卖蜂窝煤才是细水长流的生意,但不适合他目前做啊。

只要煤炉蜂窝煤在泉州大卖流行,周围的州县很快就会知道。很快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商行商铺打听产自哪里,甚至根本不必这么麻烦,蜂窝煤可能还需要点时间摸索找到最佳配比,但煤炉经验丰富的老窑工看一眼,再内外摸一遍就知道个七七八八了。你说哪有这么简单,笑话,大宋的十大瓷窑,五大名瓷,自大宋灭亡,手艺失传后,后世研究的多了,为何研制成功的极少?

那句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何其有名啊!人家连精美绝伦的瓷器都能制作,你个比陶器都粗糙的煤炉,人家不会?

这就是他为何实际生产只用了二十多天,却故意将契约定为两个月的原因。

这一个月,是他设定的时间差。

那六家瓷窑反应慢的,他卖完了可能都不知道。就算反应快的,他一个月也差不多卖完了,也不会影响他销售。

当然也不是全无压力。想起还有两万多没卖出去,杨汉心中升起一股急迫感。必须要赶在别人仿制成功前,全部卖出去。不然不说砸在手里,利润也必定大减。

杨汉三人跑遍了全泉州城,与众多商铺商行达成了购买意向。就在泉州城雇佣了大量的马车,让马千军率领着回南安县运来泉州。

好在煤炉与蜂窝煤结合在一起是个大利器,购买者众多。

杨汉用了整整十天终于全部卖出去了。

看似容易,但其实好险,据马千军所说,他带着马车队回去拉煤炉时,发现那几家为他烧制煤炉的窑主,已经有两家开始烧制了。并向他打听卖出了多少,卖去了哪里。

南安县距离泉州城本就很近,两地往来频繁,有人发现不足为奇。

杨汉相信很快仿制的人会更多,制作蜂窝煤的也会增多。不过蜂窝煤的配方他只卖了那几十家买他煤炉的。别家就算制作出了蜂窝煤,但很快就会发现要么成本高,要么不经烧。

该盘点一下他辛苦的成果了。

杨汉卖煤炉扣去成本,赚5844贯,卖蜂窝煤配方一家50贯,共卖30家,一共收入7344贯。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