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吾汉道昌 > 第二十八章 华阳县

第二十八章 华阳县(2/2)

目录
好书推荐: 网游三国之奇迹 长嫡风华 夜半鬼语迟 小小农女爆脾气 我真的是大导演 超级小村医 极限数据推塔成神 美女总裁爱上神秘保镖 追子弹的人 我在末世有个庄园

对于刘知县来说,他不知一旦上书自己就会成为百官公敌吗?当然不是。可是在获得皇帝关注,简在帝心与维护官员利益之间,他选择了简在帝心。

结果他上了皇帝的锦屏,日后青云路可期。可天算不如人算,他没料到真宗皇帝一病不起,几月后就驾崩了。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真宗于延庆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在位共二十五年。群臣为其上谥号“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

而那时,杨汉与芽儿还没进入长江。

同日,太子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开始垂帘听政。

一月后,掌柄皇帝大义的刘娥在钱惟演协助下,以先帝遗愿为名逼迫宰相丁谓同意通行华阳知县所上表格之法,无奈百官群起反对,只得选一州县先行试行,观其后效,再行定夺。

先帝年前御书华阳书院,终于下赐华阳。

在两个月后,由华阳手艺最高明的工匠拓下,悬于书院大门。至此,御赐之名实至名归。要知道应天府书院能成大宋四大书院之一,也得益于此啊。其应天府书院之名也是由真宗皇帝赐下的,也不过比华阳书院早了一十三年而已。

两者相似之处还不止于此,竟都是由商人出资捐献而建。

一时之间,华阳书院名声大噪,“博延众生,讲习甚盛”,响彻川峡四路。游学之人纷至沓来。

这也是如今的华阳城多了许多外地之人的缘由。

许多外地人到了华阳之后,才发现这华阳的饮食竟别树一帜,区区快餐竟是由炒菜之技烹制而成。

自然的也大受推崇,华阳书院名下的二十多间食肆饭铺生意又迎来一波高峰。虽比不得酒楼高端,但收益却让大酒楼也眼红无比。

奈何人家是华阳书院名下的产业,又有山长张夫子撑腰,黄六郎这一在很多人眼里的平庸之才就得以执掌如今。

华阳书院虽是华阳县,益州路,乃至川峡四路的骄傲,但在其本地华阳县也并不是人人都说好。这就要说起华阳书院的山长张夫子制定的规矩了。书院只收贫民之家的子侄,谢绝纨绔子弟。这让城中权贵豪富颇多非议。

华阳书院平时关闭,一月只在上中下三旬各休一日。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是如此。华阳书院三期工程早已建成,共有学舍一百多栋,学子两千多人。其中小学舍招收蒙童,少年学子。

他们中的几十人就有随时出入书院的权利,听说是张夫子亲自应允的,让一众学子好不羡慕。

有学子提出异议,认为书院应对所有学子一视同仁。但张夫子不改决定。

有知情人透露,他们这些少年人曾是乞丐孤儿,后为书院的捐资人所收养,平日学业之余也在城中快餐铺中做事。

每月还有工钱拿。

当然,别的学子虽然出不去,但学院内也提供有勤工俭学。每月评出品学兼优者,还有奖学金拿。

听说出资者也是饭铺。

再说,学院免除一切费用。权贵豪富之人愿出巨资子弟都不得入,他们这些贫苦人家的学子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时间回到杨汉离开半个月后。

华阳县城中,一位男子从砂锅饭铺中走出来了,他站在门外,皱眉望着饭铺。他这段时间忙着教弟子,就来的少了。今日偶来一趟,却发现了一丝不同寻常。以往饭铺中的伙计与妇人总会议论些有关汉哥儿的话语,在常人听来不过是个陌生人,但于他不一样。他不光知道“汉哥儿”是谁,还知道它只是个化名。

但近几日,他一连三日都来此吃饭,却发现再也听不到议论声了。

难道这几个月发生了什么事不成?他沉思不语,心中多了一丝隐忧。

夜晚,他来到了杨汉的小院。

可是已空无一人,看灰尘已经空了几个月之久。种种迹象都表明杨武文与那个女童都消失了,消失的如此突兀,没有一点征兆。

他不禁后悔。

他以前每隔一月来这里看一次,以前杨武文一直身体不好,与他那个女童婢女相依为命。可是自从去年七月,杨武文突然表现的跟以往截然不同。尤其他从这个小院出来后,更是有着超乎常人的警惕。

他不得不更加谨慎。

可是后来随着杨武文展露出远过于人的能力,也有了自保之力,他就放松了注意力。

可谁能想到,就在他没有关注的这几个月,就出了如此之事。

一时间,他的心缓缓下沉。

他到底去了何处?

......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