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我欲离去,却羁绊良多(一)(2/2)
这是遇到大主顾了,掌柜的亲自动手,又送了两只猪耳朵,全给切成薄片,油盐酱醋葱花拌上,最终淋上一大勺麻油,用荷叶包的严严实实,让两个伙计给杨汉拎着,客气的对杨汉道:“我让伙计给您送到府上。”
杨汉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服务没说的,当然钱也花的痛快,两贯钱就这么没了。
就这还是物价便宜的呢!但杨汉知道物价低廉的时期马上就要一去不复返了,宋朝前三位皇帝执政期间物价都低,但等宋仁宗一上台,那是天灾人祸不断,物价要涨好几倍。这倒不是说仁宗就是个昏君,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事实恰好相反,仁宗是位仁慈的好皇帝,生活简朴的几千年来少有皇帝能比得上。《宋史》记载,仁宗临终前,宰相大臣入寝宫听仁宗遗旨,发现仁宗盖的被子破旧不堪,丝絮都漏出来了,一床被子用了几十年不舍得换;晚上批阅奏折肚子饿了,却不舍得喝一碗羊肉汤,理由是如果他喝了羊肉汤,御膳房就要每日都杀一只羊备上,他不舍得花这个钱;还有皇宫里采买的太监从南方运来一些贻贝,他一问一只一千钱,竟要花二十贯,气得不吃,连说太奢侈了。这跟后世某个鞑子朝一顿饭要一百多道菜还嫌弃的说没什么吃的,一个鸡蛋要十两银子,修个园子就挪动几千万两海军军费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一个圣人一个畜生。
还有仁宗在御花园游玩,口渴之下频频后望,却无人领会,他只能忍着渴回到寝宫才喝水,理由竟然是怕内侍们因为疏忽被惩罚,这又跟某个鞑子朝一个奸淫掳掠杀,坑蒙拐骗抢的十全鞑子因为他自己自号“古稀老人”,而民间一位七十岁的老人说了一句我是古稀老人,就被满门抄斩形成鲜明对比。
既然仁宗是个少有的好皇帝,为何在位期间物价涨了好几倍呢?只能说生不逢时,在位期间黄河几乎年年决口,全国旱涝灾害频发,还有就是人祸——西夏反叛,连年入侵大宋,导致大宋不得不增加军队应对,军队数量比真宗时期多了一半,国家的负担极重。
所以,杨汉还能赶一波历史的二路汽车,享受这最后的低物价时期。
然后大街上就出现了这么怪异的一幕,一个衣衫破烂的胖子在前面走,后面跟着三个人,两人手里各提着几只烧鸡一大包肉食,最后一人背着一大布袋馒头。
越走三人越疑惑,这都到南城根上了,住的都是些贫苦人家,杨汉虽然穿的破烂,但能花如此一大笔钱买吃食,显然不是个穷人。
当杨汉最终走进破庙,三人面面相觑,总觉得怪异,然后被杨汉招呼着入内,看到一群大小乞丐,就更摸不着头脑了,最终带着满脑子的困惑走了。
“汉哥儿......”
“大郎哥哥......”
一群乞丐远远的望着杨汉一样样打开饭食,反而不敢上前了,但香味刺激的他们不住的咽口水。
“汉哥儿,你......”提前杨汉一步回来的乞儿上前,表情有点惊疑。
“怎么,不认识我了?快来吃啊。”杨汉招呼,但没人上前。杨汉看到了人群中的小四与刚睡醒正揉眼睛的八妹,不由笑道:“小四,八妹,快来,我给你们带肉吃了。”
小四低下了头,八妹眼睛睁得老大,欲上前但被人拉住了,最终还是没人敢上前。这群可怜的孩子恐怕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肉食虽然诱人,但不安更甚。
杨汉无奈了,只能拿着一只鸡,撕掉两只鸡腿,上前给小四八妹一人手里塞一只。看着两人怯怯的撕咬着鸡腿,一群乞丐终于轰动了,疯一般的上前,抓起就吃,疯狂的塞进嘴里。
杨汉松了口气,笑呵呵的望着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