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老怀表上的十二颗钻石(1/2)
谢波德先生是一位颇有声望的珠宝鉴定家,而且自己也经营着红火的珠宝生意。偌大的家业,他很希望由一个最具潜力的子女来继承。
就像音乐家对乐律要有天生的感悟,画家对色彩要有超凡的认知一样,对于一个从事珠宝鉴别的人来说,不仅需要具备精深的专业技能和广博的知识阅历,而且更需要一种职业天赋。
在谢波德先生的孩子们中,小儿子斯丹无疑具备了这样的天赋。斯丹从小就对珠宝表现出一种天生的鉴赏力,各种珠宝的质地、不同成色以及真伪的辨别等等,这些别人需要长期研学的东西对斯丹来说,却只要稍加点拨便能掌握十之*。
斯丹的潜质让谢波德先生感到高兴,于是有心培养这个儿子,有意识地带他参加一些大型珠宝展和拍卖会,给他讲世界上各种珠宝传奇和鉴别技巧。待斯丹长大一些,谢波德先生又送儿子去法国、瑞士从事专业学习,为日后继承家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本来,能有这样一个聪明的儿子,谢波德先生是完全不用担心后继无人的。可是,斯丹却有一点让父亲忧心——倒不是专业技能,而是儿子对他人的轻信。
斯丹心地非常善良。打小,如果哥哥姐姐花光了自己的零用钱,只要找个可怜巴巴的借口,他马上就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那一份拿出来;在学校里,他也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别人,却从不核实别人的由头。实际上呢?据谢波德先生私下了解,那些所谓的“困难”总有那么一两个是被夸大了的。换句话讲,就是人家利用了斯丹的好心肠。
每一次,谢波德先生将实情告诉儿子,总希望他能有所感悟。可斯丹要么睁大眼睛不信地说:“不会吧,他看起来似乎没有那么坏呀。”要么傻乎乎道:“爸爸,也许您觉得很小的事情,对人家来说真是大麻烦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